日本的国歌翻译成中文后,仅仅28个字,却与秦始皇的话如出一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08:44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你听过日本国歌吗?日本国歌《君之代》翻译成中文只有短短28个字,内容说的是希望天皇的统治能够延续千秋万代,直到小石头变成巨岩、岩石上长满青苔。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没错,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也说过类似的话,他希望大秦帝国能够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一个是东亚的岛国,一个是大陆的帝国,为什么会有这么相似的政治理想?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没国歌

1868年,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整个国家都在学习西方。

那时候的日本人发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别的国家开会、搞外交活动的时候都有国歌,就他们没有。

这事儿说起来挺丢人的,毕竟你要是跟外国人打交道,人家奏国歌的时候你总不能干站着吧。

当时日本请了不少外国专家来帮忙搞现代化建设。其中有个英国人叫约翰·威廉·芬顿,是个军乐团的教师。

他是1869年来到日本,负责训练日本的军乐队。有一天,芬顿跟日本官员聊天的时候问:"你们国家的国歌是啥?"日本官员一脸懵,说我们没这玩意儿。

芬顿当时就惊了,说这怎么行,现代国家都得有国歌,这是国家的象征啊!

芬顿的话让日本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时负责这事儿的是大山岩,这人可不简单,后来当上了陆军元帅。

大山岩不光懂军事,对历史文化也很有研究。他翻遍了日本的古书,最后从一本叫《古今和歌集》的诗集里找到了一首短诗。

这首诗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说君主的统治要像石头变成巨岩那样长久。

芬顿拿到歌词后就开始谱曲。1870年,第一版的日本国歌就这么诞生了。

说实话,这个版本的曲子有点不伦不类,西洋味儿太重,跟日本传统音乐格格不入。日本人听着总觉得别扭,就像让一个说相声的去唱歌剧,怎么听怎么不对劲。

一首歌的政治算计

第一版国歌用了几年,大家越听越觉得不行。1876年,日本政府决定重新搞一版。这回他们学聪明了,不能全盘西化,得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找来了宫内省的乐师林广守,让他重新谱曲。林广守是搞传统音乐的,他谱的曲子就有日本味儿了。

新版本在1880年明治天皇生日那天首次演奏。明治天皇听完之后特别满意,当场就给这首歌起名叫《君之代》。

"君"在日语里既可以指天皇,也可以泛指君主,"代"就是时代的意思。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水平,既突出了天皇的地位,又不显得太直白。

这首歌的歌词其实很有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岩石上面长青苔"。

这话跟秦始皇当年说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大山岩选这首诗当国歌歌词,绝对不是随便选的。他精通中国历史,肯定知道秦始皇的故事。

选这样的歌词,就是要强调天皇制度的永恒性。这在当时的日本是很有政治意义的。

明治维新虽然是改革,但天皇的地位不能动,这是底线。通过国歌来强化这个理念,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二战结束,国歌差点消失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美国人来了。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总司令部对日本进行改造,废除了一大堆法律法规。

《君之代》作为军国主义时期的象征,自然也在清理之列。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但官方场合基本不唱了。

那段时间,日本社会对《君之代》的态度很复杂。有人觉得这是军国主义的余毒,应该彻底废除。

也有人认为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全盘否定。学校里更是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老师坚决不唱,有的校长强制要求唱,搞得鸡飞狗跳。

这种混乱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十年。日本政府也不敢轻易表态,毕竟这事儿太敏感了。

一方面要照顾美国人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传统。就这么拖着,《君之代》处于一种既不合法也不违法的尴尬境地。

有意思的是,虽然官方不承认,但很多场合还是会用。比如体育比赛,日本运动员拿了金牌,总不能不奏国歌吧。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组织者都很头疼,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有的干脆放录音,有的找乐队现场演奏,反正各有各的办法。

为国歌正名

到了1990年代,日本社会对这个问题的争议越来越大。

保守派认为应该给《君之代》一个合法地位,进步派则坚决反对。双方在国会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议员为此大打出手。

1999年,小渊惠三内阁终于下定决心,推动通过了《国旗国歌法》。

这个法律很简单,就两条,第一条规定日之丸是国旗,第二条规定《君之代》是国歌。看起来简单,但背后的政治博弈相当激烈。

法律通过后,争议并没有结束。很多教师拒绝在学校唱国歌,有的甚至因此被处分。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个强硬派,他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唱国歌,不唱的老师要受处分。

这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有的老师告到法院,说这侵犯了他们的思想自由。

这个争议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解决。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总有学校因为国歌问题闹出新闻。

有的学生站着不唱,有的老师坐着不起立,各种形式的抗议层出不穷。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君之代》歌词里说的"千代、八千代",也就是希望天皇统治永远延续。

可实际上呢?日本历史上天皇被架空了一千多年,明治维新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权力,二战后又变成了象征。这个"万世一系"的理想,到头来也就是个理想而已。

就像秦始皇希望大秦帝国传之万世,结果二世而亡。历史总是这样,你越想要什么东西永恒不变,它偏偏就要变给你看。

日本天皇虽然血统确实延续了下来,号称“万世一系”,但实际权力早就没了。现在的天皇就是个“吉祥物”,连自己想退休都得国会批准。

《君之代》这首只有28个字的国歌,承载了日本一个多世纪的政治变迁。

从明治时代的现代化需求,到战后的身份认同危机,再到今天的社会分歧,这首歌见证了日本的起起落落。

它和秦始皇的万世梦想如出一辙,都反映了统治者对永恒权力的渴望。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秦朝还是日本天皇制,最终都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资料:

· 《日本近代史》,信夫清三郎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 《明治维新史》,坂野润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 《日本天皇制研究》,藤田省三著,岩波书店,1991年

· 《国旗国歌法》日本国会议事录,1999年

来源:史为今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