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新疆电“杨哥,听说您挂职结束即将返回,一直没有机会和您当面道别,我真舍不得您走……”当听说杨超副局长即将返回原单位时,新疆巴楚县公安局琼库尔恰克派出所民警贾灯开焦急地发来信息。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新疆电 “杨哥,听说您挂职结束即将返回,一直没有机会和您当面道别,我真舍不得您走……”当听说杨超副局长即将返回原单位时,新疆巴楚县公安局琼库尔恰克派出所民警贾灯开焦急地发来信息。
回想2023年4月,刚来到巴楚县公安局挂职历练时的情景,杨超心里生出一些别样情怀。
巴楚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连接喀什地区南四县和克州、和田、阿克苏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喀什地区“东大门”。
“在挂职之前,我曾因为调研、督导来过巴楚县很多次,那时候的感觉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巴楚县公安局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格外熟悉。”杨超说。
这位将警服穿的板正,声音洪亮、目光有神且身上带有“泥土气”的年轻人就是杨超。
为优化基层人才结构,促进机关干部成长与职业发展,2023年4月,自治区公安厅选派青年民警杨超至喀什地区挂职巴楚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协管督察、刑侦、法制大队,分管看守所、拘留所、政工等多个部门。
“到基层一线去,到民辅警身边去。”在面对警营记者采访时,杨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身处在哪里不重要,心在哪里才关键。不到基层不知道民辅警的艰辛与不易,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方式带给民辅警一些关怀,也让他们更有集体荣誉感。”
杨超到巴楚县公安局挂职以来,迅速转变角色、扑下身子,力求以最短时间融入基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来到新岗位,他就逐一到相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与同事交谈详细了解公安局的情况。两年的时间里,700多个日夜,在杨超的眼中,巴楚这个远方,俨然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小贾,你最近身体有异常吗?我看你走路时腿感觉有点不对劲,你赶紧请个假去看看。”2024年8月的一天,杨超在去参加会议途中,遇到了走在前方的琼库尔恰克派出所民警贾灯开,便开口询问道。当得知贾灯开左腿在走路时有点隐约刺痛,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杨超连忙告诉他,身体情况不容小觑,得尽快去医院检查。可贾灯开觉得自己很年轻,且每天都在运动,身体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养养肯定能康复。
会议结束后,杨超还是放心不下贾灯开的身体情况,怕其延误治疗,便联系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合理调整贾灯开的工作后,第一时间批准其请假外出治疗。
“我当时推荐了他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进行就诊,我的朋友在那里上班,有时能带他办个手续什么的,能节省不少时间。”为了让贾灯开尽快接受检查,杨超在多方打听后,提前咨询了相关政策、预约好专家,告诉他就诊流程,确保他能顺利就医。
经过医生诊断,贾灯开由于过度运动,导致左膝前十字交叉韧带断裂,需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恢复。
“杨哥,我目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感谢你的帮助。”在医院就诊后,贾灯开给杨超发送了一条信息,感谢他挂念自己。
“挂职就是一次历练,把好的东西留下,把不足的地方改进。我希望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推动巴楚公安事业添上我的绵薄之力。”
2023年以来,在杨超的推动和各方协调下,巴楚公安创新推出多项暖警爱警措施并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体民辅警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4年7月,看守所辅警买买提·司马依在家中不慎滑倒,导致脚腕骨折,需要12000元手术费进行治疗。杨超在走访中,发现其家中有位80多岁的母亲需要赡养,生活拮据。为了减轻其经济负担,杨超向局党委反映该情况,建议为买买提筹集手术费。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杨超带领看守所民辅警自发捐款4000元,其余部门民辅警共捐款12000元,这笔善款远超手术费,买买提也在家人和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
“超局丝毫没有架子,我找他汇报工作,他都仔细听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他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的状态,我特别佩服他的精气神。”政治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范玉刚这样评价道。
2023年以来,杨超牵头,组织政工、警保等部门看望慰问身患疾病、家庭困难的民辅警57人次,牵头组织开展心理辅导18场次、文艺小分队下基层12场次、青年交友联系活动3场次,助力4名民辅警的家庭梦。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由局党委牵头联合喀什普惠体检中心,为全局女民辅警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诊治活动。同时,组织建立“胡杨警星”“岗位明星”等系列文化阵地,通过丰富的警营文化有效凝聚民辅警的“向心力”。
除了努力帮助民辅警及家属解决就医、就业、就学等实际困难外,杨超还建议严格落实民辅警休假制度,科学配置使用警力,确保民辅警能调整休息,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加强医院协作共建、开通绿色就医通道……他用一项项暖心实举,切实消除民辅警的“后顾之忧”。
面对岗位差异、远离住所和家人,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杨超不仅要克服心理上的落差,还要适应新岗位的难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是‘新警’,虽然我是学维吾尔语专业出身,在基层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工作中也会面临复杂的情况。”面对警营记者的问题时,杨超这样回答道。
“杨局,我心里难受啊,感觉这个工作干不下去了……”2024年9月某日凌晨2时许,杨超接到了看守所一位民警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哭声将杨超原本的睡意打散。
“有什么委屈的事可以和我说说,别憋在心里。”杨超安慰他说道。
原来,该民警在工作中处理问题不当,在会议上时,被所长当着民辅警的面批评,心中难受。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杨超在咨询本地民警后,再三斟酌下,考虑到该民警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为了不打消其工作积极性,在次日来到看守所,邀请该民警与所长在食堂会餐。在交谈时,双方敞开心扉,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在愉快的氛围中,二人分别认识到工作中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妥当,双方解开误会,握手言和。
“基层在处理复杂局面的最前端,面对巨大的压力,民辅警的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心态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他们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或者合理调整岗位,保持这个队伍的活力与精神面貌。”杨超说。
回望这两年,留给杨超的是不舍与思念,留下的是宝贵经验与工作思路。他为巴楚这个第二故乡奉献了一片真情,为巴楚公安事业发展挥洒了汗水。
“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颇丰,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也将是我从警生涯当中宝贵的一笔阅历。”在他的随身日记本中,杨超写下了这句话。
从刚来时的“书生气”到离开时的“泥土气”,杨超褪去了身上的青涩变得更加沉稳担当。离别是这一程的终点,也是另一程的起点。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杨超用他滚烫的热血赤诚兑现着“把自己献给党、献给公安事业”的承诺,这些基层经验将凝聚成更坚定的信念和更执着的动力,指引着杨超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奋勇向前。(通讯员:夏盼盼)
来源:国际新闻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