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中国水果“鲜”行一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22:46 1

摘要:智慧农场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实现大桃全年供应;冷鲜贮藏技术,延长鲜果保鲜期,确保农产品最快抵达全球客户餐桌……如今,科技赋能已成为农产品焕发生机的重要助力,不仅让娇贵的水果突破时空限制“出山出海”,更让“四季尝鲜”成为了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日常。

智慧农场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实现大桃全年供应;冷鲜贮藏技术,延长鲜果保鲜期,确保农产品最快抵达全球客户餐桌……如今,科技赋能已成为农产品焕发生机的重要助力,不仅让娇贵的水果突破时空限制“出山出海”,更让“四季尝鲜”成为了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日常。

技术创新

护航水果“出山出海”

最近正值无花果大量上市的时节,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无花果种植基地,工人们天刚破晓便开始忙碌起来,进行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一辆辆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要在第一时间将这批“甜蜜的礼物”运往全国各地。

把时间倒回十几年前,金东的无花果种植户们大抵都想不到,这种享有“树上糖包子”美称,却皮薄、易损、不耐存放的娇贵水果,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走出金华,销往全国。

金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刘莉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长途运输难的问题不解决,金华无花果就走不出金华。”担任东孝街道科技特派员的她,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当地的无花果种植和种苗培育产业。为了让这个有市场有效益但极其娇嫩的水果走出去,她和团队开展了针对性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经过大量试验,刘莉及其团队基于气调和生物物理抑菌技术,成功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距离的无花果保鲜储运技术,让无花果实现室温下保鲜7天、冷藏保鲜15天,开创了国内无花果远距离运输的先河。“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改进提升无花果的保鲜技术,提升优化空间,让包装更简单、成本更低。”刘莉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果产量占到了全球的约1/3。今年上半年,中国水果出口总量215.78万吨、同比增长5.69%,正以“量价齐升”的态势,改写全球“吃货”的果盘结构。中国水果加速“出海”的背后,是技术创新不断赋能水果品质的有效保障。

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胡家营村,当地农户正在为新一批出口大桃做准备。上个月初,这里的大桃第一次走出国门,顺利抵达新加坡,实现首次商业化出口。“第二批去的是非洲加纳,全程大概是1.1万多公里,也是中国的大桃第一次去非洲。”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胡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方户生表示,平谷大桃曾尝试小批量样品或展品出口,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商业化规模的优质鲜桃出口,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保鲜。为解决鲜桃跨境运输的保鲜难题,当地企业联合高校研发出一款物理保鲜纸,经过严格检测,可以让大桃以最佳状态抵达新加坡、加纳等海外市场,即便长途运输后仍能维持新鲜,当地经销商甚至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当天采摘的桃子第二天便送达首都机场或大兴机场,乘飞机当日抵达新加坡,隔天清关。可以说,今天树上的桃子,后天就能摆上新加坡的餐桌。”北京市平谷区钨丝邦创业园区负责人王志凯介绍道。

平谷大桃成功出口,正是我国水果加速“走出去”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从大凉山会理石榴到福建漳州平和蜜柚,各地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为水果运输提供保障。例如,在保鲜技术上,针对荔枝采后易褐变、腐烂的难题,国内企业优化压差预冷工艺,从源头锁鲜,同时采用新型包装材料提升荔枝的品质,让荔枝从“一日色变”到“数日如初”;曾经的杨梅“一日色变,二日味变”,难以长途运输,如今借助专用气调包装机,国外消费者也能品尝到来自中国的“梅”好味道。

科技加持

市场供应“全年无休”

运输难题得以解决,销售市场迅速打开,消费需求持续攀升。然而,水果生产具有明显的时令性,鲜果难以实现全年供应。要想实现“季产年销”,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全年化的需求,还得从保鲜上作文章。气调贮藏作为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果蔬保鲜技术之一,能精确控制库体内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气体成分浓度,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其新陈代谢,从而在极大延长保鲜期和储存时间的同时,更好地保持果蔬原有的色泽、口感、硬度和营养价值。

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中莱数农冷链物流园,只见一派繁忙景象:光电分选机高速运转,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气调库门开启的瞬间,阵阵冷气氤氲而出,裹着新鲜果蔬的清润气息。“我们正在建设国内领先的光伏联动气调保鲜库。通过精准调控库内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能最大程度抑制果蔬呼吸作用,让它们‘休眠’保鲜。”企业负责人王永涛介绍。这项技术已让荔枝保鲜期从30天延长至100天,蓝莓储存期延长90天,“这意味着消费者在寒冬,也能尝到夏天的新鲜果子。”

事实上,农产品“时间轴”的拉长,早已从种植环节便开始布局。秦安蜜桃智慧农场创新推出“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装配式冰点智控日光温室种植”及“精准控温反扣棚促早种植”等种植模式,成功实现“秦安四季有桃”的目标。

在甘肃天水的甘肃省秦安蜜桃智慧农场,一排排整齐的智能日光温室内,盆栽的蜜桃和各种智能化装置,处处凸显着“智慧”。“我们自主研发了秦瓴智耘智慧农场运管平台,包括温室自动精准控温系统、远程协同作业监管系统、标准化数字种植生产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经营成本管控系统。”农场负责人丛家爽介绍,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与标准化,信息化率达70%以上。

该农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AI等技术,实现了从蜜桃嫁接、种植管理到采摘分拣、贮藏保鲜、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的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模式和装配式冰点智控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分别利用冰点保鲜库休眠和精准低能耗制冷,推迟桃树发芽开花时间,实现以‘北京7号’为主的中晚熟桃品种在元旦春节上市;精准控温反扣棚促早种植模式在智能日光温室采取反扣棚控温模式,促进桃树早发芽早开花,实现以‘陇油桃1号’‘陇蜜11号’等品种为主的早熟桃在三四月份上市。”丛家爽表示,目前,秦安县已有392座日光温室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有力支撑了“四季有桃”的全年化供应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水果的品质、安全和特色化需求日益凸显,推动着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升级。从品种改良到智能种植,从保鲜储运技术到精细化加工,科技赋能让水果不仅在口感和营养上更具竞争力,还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更高的附加值,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食品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