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春季心理健康,中医养生春季养肝调节情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14:17 1

摘要:民间谚语有“菜花黄,疯子狂”的说法,这是因为每年春天的3~5月是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复发率甚至可以占到全年的70%。


民间谚语有“菜花黄,疯子狂”的说法,这是因为每年春天的3~5月是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复发率甚至可以占到全年的70%。

女性在春天更容易受到季节影响,古人常说“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在春天更要注意调节心情,保护心理健康。

春天为什么发疯的多

春天气压低,天气变化快,一会冷一会热,很容易使大脑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导致身体代谢功能和神经功能失调。这些变化反映在人身上,就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失眠等。而人的情绪不稳定,认知、情感和行为也会失控。所以每到春天,患躁狂和抑郁的人会比其他季节更多。

1. 生物节律与光照变化

光照时间延长: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加,人体内的褪黑素(调节睡眠和情绪的激素)分泌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睡眠紊乱、情绪波动。

血清素水平波动:光照变化也会影响血清素(一种与情绪稳定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分泌,部分人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或躁狂倾向。

2. 气候多变,影响神经稳定性

气压和温度波动:春季天气忽冷忽热,气压变化较大,容易影响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导致情绪不稳定。

“气象敏感症”:部分人对气候突变敏感,可能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等症状,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复发。

3. 中医角度:肝气不舒,情志失调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五脏中的肝脏,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机与情绪。若肝气不畅(郁结或亢奋),易引发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易怒等。

肝火旺或肝郁化火:长期压力大、情绪压抑的人,在春季更容易出现“肝火上炎”,表现为失眠、易怒、冲动行为。“肝火旺”或“肝郁气滞”,表现为失眠、头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帮助缓解情绪妙招

顺应自然,舒展身心

晨起散步、踏青,接触自然界的生机,帮助肝气条达。

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疏通气血。

饮食调养

少食油腻辛辣,多吃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芽菜(如豆芽)等助肝气疏泄的食物。

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茉莉花茶以解郁。

情绪管理

避免过度压抑或发怒,通过倾诉、冥想、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肝。

穴位保健

艾灸太冲穴(肝经原穴)、合谷穴(调气机)

刮肝经(大腿内侧)以疏肝理气。

四肢艾灸由于皮肤面积小的原因,适合用悬灸方式或者用艾灸筒。启春堂艾小安小悬灸艾灸盒,结构还原悬灸方式,大小比常用的艾灸盒小,一个对准一个穴位,直接贴在穴位上使用。同时它独特的外壳材质ABS+PC的耐高温的环保材料,轻便不累赘,双层的滤烟结构,保留了明火艾灸方式的同时,做到艾灸时无烟无味,在家艾灸也不会“烟熏火燎”。

启春堂的在家用艾灸工具系列中,涵盖了家用各种用途的艾灸工具。艾小星磁石艾灸罐系列就特别的适合刮肝经,6颗磁石滚珠,热源来自艾柱,刮肝经的同时能够艾灸相对应的腿部穴位,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艾灸的效率。

春季情志调节的核心是“疏肝解郁”,通过顺应自然升发之气,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肝气郁结或过亢,春季“发疯”现象并非迷信,而是多种生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科学调节作息、情绪管理,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可以有效减少春季情绪问题的发生。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来源:健康医加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