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一板块异动,多股涨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8:34 1

摘要:看着今日A股市场的表现,影视院线与旅游板块的双线爆发,让市场呈现出一片欢腾景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微幅飘红,北证50小幅调整,这种结构性行情下,金逸影视2分钟封板,幸福蓝海再度大涨15%,刷新近9年高位。国庆档影片《731》未映先火,"想看"人数达441万,业

一、节前市场的狂欢与隐忧

看着今日A股市场的表现,影视院线与旅游板块的双线爆发,让市场呈现出一片欢腾景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微幅飘红,北证50小幅调整,这种结构性行情下,金逸影视2分钟封板,幸福蓝海再度大涨15%,刷新近9年高位。国庆档影片《731》未映先火,"想看"人数达441万,业内预测票房有望突破40亿。


旅游板块同样不甘示弱,凯撒旅业7分钟速封涨停,"十一"出游人数同比激增130%,部分热门线路提前3个月售罄。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加大促消费力度,上海旅游节的花车巡游、广东2000万消费券、福州"全民惠游"补贴活动,无不彰显着节前的狂欢氛围。

然而,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我却在这片欢腾中看到了隐忧。光伏、贵金属等板块的暂时承压,市场资金的集中聚焦特征,都在提醒我们:越是行情好时,越要保持清醒。


二、牛市四大陷阱:散户的血泪教训

牛市来了,但不等于躺赢。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散户在牛市中亏钱的案例,总结下来主要有四大陷阱:

陷阱一:持股待涨 很多散户认为牛市来了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机构最喜欢在这种时候收割。记得2015年那波牛市,多少人因为"持股待涨"的理念而血本无归。

陷阱二:只做热点 就像今天的影视旅游板块,表面看热闹非凡,但你知道机构什么时候进场、什么时候撤退吗?盲目追热点往往成为接盘侠。

陷阱三:强者恒强 "涨得好的还会继续涨",这种思维害人不浅。市场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永远的博弈。

陷阱四:超跌反弹 "跌多了总会反弹",这种想法同样危险。有些股票跌是有原因的,盲目抄底只会越陷越深。

我的经验是:一个原则,三个坚持。一个原则是牛市的盈利不靠等,靠自己做出来;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不看冷热、不看涨跌、不看高低。


三、中报预增的迷思:两个案例的启示

说到机构与散户的博弈,让我想起两个典型案例:


这两只股票都是第一批披露中报预增概念的,但表现却大相径庭。有人说盛屯矿业是炒黄金概念而非业绩预增,这种说法太过肤浅。

真相是:股市里炒的不是概念,更不是利好或利空,而是定价权。机构投资者利用散户对概念、利好或利空的错误执念,从而改变股价走向并从中盈利。

有人喜欢看资金流向数据判断机构意图,殊不知在大数据时代,资金流向都可以"造假"。你看到的资金流出,或许真相是资金正在流入…

但有一点无法造假:但凡大资金参与交易,一定会在数据上留下痕迹,也就是"交易行为"。这才是重点。


四、揭开机构行为的面纱

如何看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实际上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


上面两张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反应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从中不难发现:当"机构库存"数据活跃时,股价通常以上涨为主;反之则以下跌为主。

对于大资金来说,早就对盛屯矿业的业绩预增有了预判。相反,虽然齐峰新材的业绩预增也是早早被披露,但实际根本没有"机构库存"数据活跃的迹象。也就是说,机构并不看好,结果就是纵然利好也是下跌。


五、回到今日市场:狂欢背后的思考

回到开篇提到的影视旅游双主线行情。表面看是国庆档预期和消费复苏推动的上涨,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机构资金是否真的在持续介入?还是借利好出货?

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观察这些板块的"机构库存"变化,或许能给我们更清晰的答案。

市场永远在变,但人性不变。机构与散户的博弈也将持续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个复杂的市场。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如内容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人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组或提供个股推荐服务,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行骗。


来源:风吟鹤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