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持人:拼搏创新论英雄,实干担当我先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的是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
主持人:拼搏创新论英雄,实干担当我先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的是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大家好。
主持人:王团长,您好。今天,我们的访谈主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师市党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2025年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突围破局等开展,请您谈一谈体会?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面对新征程,团镇立足城郊团镇、生态团镇、兵地融合团镇、交通节点团镇作用优势,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团镇综合实力,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中心任务,坚持“稳粮、优棉、兴果、强畜、活鱼、增特色、促加工”工作思路,以“拼搏创新论英雄 实干担当我先行”的精神,拼出成绩、干出硕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职工群众参与团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成为热火朝天的一年,成为丰收出彩的一年。
主持人:今年,团镇将如何着力打造粮棉高产示范基地?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2025年,团镇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坚持好地种好粮、集中连片种植,确保完成2.07万亩小麦种植任务,实现亩产700公斤粮食高产。加快推进14个连队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同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合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引进棉花、小麦新品种,开展适宜团镇种植的棉花品种资源筛选,落实强管强技,推动农业生产向自动化、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团镇示范棉花智能化集成管理技术。实施大面积复播套播行动,推广“多熟制”,引导职工群众麦后复播辣椒、藜麦、食葵、小米等作物,推进传统种植向订单农业转变,统筹做好连队弃耕地收复、碎片化经营地整合改造。
主持人:鲜食蔬果是团镇的“金字招牌”。新的一年,团镇将如何发力,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2025年,团镇将改造、新建果园2000亩,稳住商品果率80%以上。大力发展果蔬休闲采摘,积极谋划精品水果发展路径,持续擦亮鲜食果蔬“金字招牌”。用好现有的大棚,鼓励种植户通过一年三茬的模式种植水果蔬菜,合理施用农家肥、配方肥,提升果蔬质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蓝莓、圣女果、羊肚菌等果蔬新品种,提高团镇瓜果蔬菜在周边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选派技术人员,常态化围绕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积极探索“国资公司+企业+果蔬种植户”的运营模式,与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图木舒克市、巴楚周边地区商超、农贸市场和企事业单位食堂等资源优势,多渠道帮助职工群众解决销售问题。引导职工群众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由“小而散”的售卖方式向“电商+农户”“合作社+订单”的模式不断转变。
主持人:师市党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团镇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政策,打造“戈壁滩里的渔乡”新名片?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2025年,充分发挥团镇“四面环水”优势,利用永安湖南北库规划的1.2万亩水域、滩涂区域,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鱼塘8250亩,打造集渔业养殖、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充分用好小海子水库北闸漏闸水,盘活十八连220亩废弃鱼塘和280亩未利用地,计划投资600万元,加快十八连与巴楚县恰尔巴格乡4村设施渔业项目建设,建设960平方米暖棚5座,新建扬水站1座,购置工厂化养殖斑节虾生产线5条,增加团镇及周边地方村群众就业机会。充分协调援疆资金、税收返还资金、“访惠聚”资金、连村共建惠民项目资金等,全面向渔业发展倾斜,实现全团2025年渔业水产品产量3092吨,产值达5720万元。
主持人:师市党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团镇将如何聚焦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业态?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2025年,团镇将打造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持续放大城郊团镇、生态团镇、兵地融合团镇、交通节点团镇的优势和作用,全力推动团镇旅游资源融入唐王城全域旅游路线体系。
依托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在十连、十三连培育、打造一批集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美食品鉴、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农旅、文旅产业。做好小海子社区窑洞房、老建筑、南闸等军垦文化和兵团风貌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全面打造“农旅+文旅”双融合的团镇独特新IP。引导职工群众用好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职工群众开设农家乐和采摘园。
充分利用团镇辖区资源优势,在一连、十连、十三连举办“桃花节”“叼羊”“斗鸡”“摸鱼”等中大型文体活动,探索制作文创产品,吸引周边游客,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文旅市场的“留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主持人:师市党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健全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5年,团镇将如何推动兵地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四十九团海安镇党委副书记、团长王文忠:2025年,团镇将持续树牢“兵地一盘棋、一家亲”思想,进一步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民族团结共创,做实连村共建工作。积极探索“种植在地方,生产资料、技术服务、销售加工在兵团”的农业生产模式,整合农资、农机、农技、信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全力支持十八连和巴楚县恰尔巴格乡4村兵地联社发展壮大,带动各族群众规范种植和持续增收。
持续完善“党支部引领+技术帮扶+示范田带动”共建机制,深入结对共建连村,广泛开展“科普大讲堂”“农技大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尹飞虎院士团队降盐节水项目作用,深入培养挖掘“土专家”“田秀才”,持续提升结对连村农业科技水平和“三农”工作能力水平。推动连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在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十八连和巴楚县恰尔巴格乡4村的“枣+核桃”加工厂、二十一连和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牧场(22)村设施大棚等连村共建惠民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深化连村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十八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后半篇文章”,常态化组织红色宣讲团走进结对连村,宣讲兵团精神、屯垦历史。充分发挥兵地文化活动广场、多功能活动室、百姓大舞台等阵地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少年融情实践、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及使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文化润疆浓厚氛围。做实教育资源共享,吸纳地方村学生到团镇入校(园)。选派团镇优秀教师到结对共建学校开展支教帮教工作,不断提升两地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实现“教育一名学生、影响整个家庭”。
实习编辑/田宇轩
来源:三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