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美股AI数据中心赛道爆发!2029 年这两大赛道规模超6000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22:44 1

摘要:2025 年 9 月 9 日,高盛发布《美科技行业 —— 硬件领域:2025 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备市场份额及前景更新》研报,大幅上调 AI 服务器、AI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增长预期。研报明确:AI 驱动下,数据中心硬件成美股科技板块最强主线,而传统设备需求持续疲

2025 年 9 月 9 日,高盛发布《美科技行业 —— 硬件领域:2025 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备市场份额及前景更新》研报,大幅上调 AI 服务器、AI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增长预期。研报明确:AI 驱动下,数据中心硬件成美股科技板块最强主线,而传统设备需求持续疲软。

先看高盛对两大 AI 赛道的关键预测(2024-2029 年):

·AI 服务器:2029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581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38%,较此前 3860 亿美元的预测上调超 50%,核心驱动是超大规模企业、二级云服务商(Tier 2 Cloud & SP)需求超预期;

·AI 数据中心交换机:2029 年规模预计达 260 亿美元,CAGR 36%,此前预测仅 20 亿美元,上调幅度惊人,主要因 2028-2029 年需求集中释放;

·传统设备对比:传统服务器 2024-2029 年 CAGR 为 - 2%(年均下降 2%),传统数据中心交换机 CAGR 仅 5%,与 AI 赛道形成 “天壤之别”。

从细分领域看,AI 数据中心硬件内部呈现显著分化,不同客户群体、技术路线的增速差异较大,这也是后续配置的核心看点。

AI 服务器:二级云服务商增速 “碾压”

按客户类型拆分,AI 服务器的增长动力高度集中在二级云服务商领域:

·二级云服务商 & SP:5 年 CAGR 达 66%,2029 年规模 2392.98 亿美元,是所有细分中增速最快的板块;

·企业客户:CAGR 36%,2029 年规模 432.23 亿美元;

·超大规模企业:CAGR 28%,2029 年规模 2980.2 亿美元(基数大仍是主力,但增速落后)。

份额变动上,不同领域“有人欢喜有人愁”:

·二级云服务商市场:戴尔(DELL)份额环比大涨 22 个百分点至 46%,成为最大赢家;英伟达(NVIDIA)、超微电脑(SMCI)、白牌厂商份额分别环比下滑 5、7、15 个百分点;

·超大规模企业市场:白牌服务器份额微涨 1 个百分点至 29%,英伟达直供显卡份额降 3 个百分点至 6%;慧与(HPE)、超微份额持平(分别为 4%、3%);

·企业市场:戴尔份额环比涨 13 个百分点至 30%,慧与份额持平于 30%,英伟达份额降 6 个百分点至 16%。

AI 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太网 “垄断” 增长,后端设备增速超 50%

交换机赛道内部,以太网技术成绝对主力,尤其是后端产品增速“一骑绝尘”:

·后端以太网交换机:2024-2029 年 CAGR 50%,2029 年规模 140 亿美元;

·前端以太网交换机:CAGR 46%,2029 年规模 100 亿美元;

·InfiniBand 交换机:需求疲软,CAGR -1%,2029 年规模仅 20 亿美元。

2025 年二季度的份额变动更能体现竞争焦点:

·后端以太网市场:Arista(ANET)份额环比涨 11 个百分点至 26%,慧与 / 瞻博(HPE/Juniper)涨 2 个百分点至 7%;英伟达、天弘(Celestica)、白牌厂商份额分别降 4、1、4 个百分点;

·前端以太网市场:天弘份额环比大涨 18 个百分点至 34%,Arista(降 6 个百分点至 35%)、思科(CSCO,降 1 个百分点至 9%)、白牌厂商(降 7 个百分点至 6%)份额下滑。

按客户类型看,企业客户对 AI 交换机需求最迫切:

·企业客户:5 年 CAGR 64%;

·二级云服务商 & SP:CAGR 55%;

·超大规模企业:CAGR 41%。

在研报中,高盛对 AI 数据中心硬件领域的5家重点公司给出明确评级

1. Arista Networks(ANET):评级 “买入”,目标价 155 美元

·核心逻辑:美国超大规模企业交换机“龙头”,2024 年 48% 营收来自 Meta、微软等 “云巨头”,17% 来自二级云服务商;正依托数据中心优势拓展企业业务(园区交换机、无线设备等),未来营收、EPS 有望实现两位数高增长。

·风险点:客户集中度高(Meta + 微软占 35% 营收)、思科 / 华为 / H3C 竞争压力、供应链成本高企。

2. 戴尔科技(DELL):评级 “买入”,目标价 150 美元

·核心逻辑:服务器 / 存储市场绝对龙头,同时受益三大趋势:AI 服务器需求爆发、高端 PC 创新带动客户端业务、企业 IT 支出复苏支撑基础设施业务;此外,公司计划将 80% 自由现金流返还股东,“股东友好” 属性突出。

·风险点:PC 需求不及预期、白牌服务器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压制消费端需求。

3. 思科系统(CSCO):评级 “中性”,目标价 37 美元

·核心逻辑:网络设备“老牌霸主”,产品覆盖网络、安全、云等全场景,但过去十年受 Arista、白牌厂商冲击,市场份额有所流失;不过,积压订单(Backlog)、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充足,短期营收有保障。

·风险点:云客户占比提升拉低利润率、华为 / H3C 竞争、稀释性收购拖累业绩。

4. 慧与企业(HPE):评级 “中性”,目标价 25 美元

·核心逻辑:超级计算解决方案强(全球前十超算中有 7 台采用其方案),近期收购瞻博(Juniper)后,网络业务份额有望从 12% 提升至 16%;但服务器、混合云部门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压力存疑,制约估值空间。

·风险点:企业 IT 支出下滑、白牌厂商抢份额、瞻博整合期客户流失。

5. 超微电脑(SMCI):评级 “卖出”,目标价 27 美元

·核心逻辑:当前在 AI 云服务商中份额亮眼,但高盛认为 AI 服务器 “商品化” 趋势不可逆 —— 未来竞争将压垮盈利能力;且拓展企业市场时,需面对戴尔、思科的 “降维打击”,长期增长逻辑存疑。

·潜在利好:AI 服务器需求超预期、市场份额意外提升、客户多元化突破。

来源:智通财经APP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