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妇联主任批评了她,给她治疗费,学生家长阿丽送来新鲜核桃,还把车费给她治病,让她一定活着,说:“山里像我阿丽这样的女子多的是,像张老师这样的女人太少,你一定不能死。”
“是华坪的乡亲给我了第二次生命!”
张桂梅1997年在丈夫得癌症去世,父母也早走,孤身一人,从大理来到华坪,万念俱灰,得了子宫肌瘤,不想治疗。
县妇联主任批评了她,给她治疗费,学生家长阿丽送来新鲜核桃,还把车费给她治病,让她一定活着,说:“山里像我阿丽这样的女子多的是,像张老师这样的女人太少,你一定不能死。”
张桂梅感动了,配合治疗,切下了四斤重的肌瘤。
这部电视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事迹编写排演,去年教师节在央视首播,当时我就追了一遍,现在央视8套重播,我又在追,感受颇多。
张桂梅的成功,首先是抓教学,抓学生。
创办一所国家拨款的,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2007年的云南来说,近乎天方夜谭,何况是经济落后,民族众多的丽江市华坪县。
但张桂梅干了,就凭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心、改变华坪山区农村少年女子命运的决心、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她辞去另一所学校的工学,承担起创建华坪女高的重任。而且在当时的全国党代会云南代表团分组发言时,她发言了,专门讲此事。
女高建起来了,没有学生,她带领新来的年轻老师翻山越岭,沐风栉雨,招来学生。
她像化缘一样到处求人捐助。
学生来了,像关爱子女一样。
学习基础差,她跟同事们想办法从抓时间,启个性,动真情,激潜力,排后忧入手,全天候服务,保障学生的生活学习。连老师的待遇都挪到学生身上。
有的老师受不了“苦行僧”似的工作,纷纷离开,但她和留下的同事坚持下来了。
三年后——2011年首届高考,女高成功了!百分之百上线率。
但张桂梅的成功,不只是抓教学的结果,还是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的结果。
比如与上级的关系,集中在副县长马永强与教育局局长周善群身上。
张桂梅去山区调查女孩情况时,遭到家长强烈抵制,围困,电话请来当时的乡长马永强帮忙,接着马永强调进县里当副县长,虽然马永强有时表面上显得不太爱管女高的事,但在张桂梅行动的感染下,也或明或暗帮助她。
周善群虽是教育局长,但随时被张桂梅直呼其名,跟着老师们去山里招生,打电话批评马永强不积极派车雨中接学生。他为了减轻张桂梅的压力,想让她跟旁边的南中合并,但谈崩了。有时半夜三更被张桂梅电话打醒说事儿,他嘟囔几句也就算了。他跟马永强一样,暗中明里帮助张桂梅。比如跟她到昆明招聘会招聘老师。而张桂梅表达感谢,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请人家吃碗米线。
两位领导还时不时被张桂梅的火爆脾气弄得灰头土脸。后来闺蜜方琼说:“就你那臭脾气,火气一上来,就把人家弄得下不来台。你还不赶快跟人家赔礼道歉。”
赵桂梅买了一大捆甘蔗,挎着来到县政府大楼,邀请马、周二位啃甘蔗,这回请吃“滑肉”了,问题说开了,甘蔗也甜,滑肉吃的很香,
剧中出现的最大领导,是云南省委刘副书记。
筹建学校前,开完全国党代会返回云南的飞机上,刘副书记主动攀谈张桂梅,向省里批钱组建了女高,招来了老师。
后来钱不够了,揭不开锅了,女高眼看就要歇菜了。
刘副书记在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视察,作为民工的学生蔡桂芝的爹老蔡反映了女高的情况,他实地考察女高,答应拨款八百六十万,救了女高。马永强,周善群也赶到现场要找刘副书记说此问题,被秘书阻挡了。听到八百六十万这个数字,张桂梅,马永强,周善群惊得几起几落。
比如与大老板的关系。厚着脸皮向大老板化缘,对方纷纷不接电话,或搪塞。酒也拼了,过后大老板说忘了,酒桌上的话能算数吗?他就拿着锦旗去人家公司门口等,被人家回避,就去人家工地开工仪式上,当着全体记者,工人的面,送锦旗,做称赞。终于既让对方给了钱,还不好得拒绝,又给了对方面子。
比如与同事、办公室主任陈四海的关系,与老师姚小山的关系。
陈四海是周善群推荐来的,他是上门女婿,老婆嫌弃他。他确实勤劳能干,但是忙的两年不回家——一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后勤管理。老婆鬼喊辣叫带了七大姑八大孃、丈母娘来学校问罪,张桂梅请这大家一人吃饭,拼酒,跳民族舞,感动的陈四海老婆说:张老师,你人品好,酒品也好。寒假一到,张桂梅就催陈四海赶紧回家,校门口早已站着他老婆,丈母娘——也是张桂梅让来的,张桂梅亲手把奖状及奖金交到她俩手上,她们理解了学校,理解了张老师及陈四海,全力支持学校工作。
姚小山是唯一男老师,其他女老师纷纷离开,他坚持下来。多次要买实验器材,都被张桂梅经费紧张,没有器材照样上课敷衍过去。有一次去攀枝花同学聚会,被同学“高调炫耀”的巨大差距击垮了,乘着酒兴指着张桂梅骂她张扒皮。酒醒后写辞职信。但张桂梅躲着他,陈四海出主意赶紧买回来物理实验器材,并让魏老师出马,姚老师改变了态度,撕了辞职信。
与闺蜜方琼的关系。
方琼是县里的记者,帮着张桂梅招呼先期报到的女生,管吃管住。骑电驴子带着张桂梅上山招生。劝她不要把帮助过自己的人搞得灰头土脸,包括马永强,周善群。听张桂梅吐槽各种不顺心。
与家长的关系,如蔡桂芝的爹老蔡。
他原算是个小包工头,但是常常被人拖欠工资,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一进门就打老婆,所以女儿尽管成绩很好,也不去女高,要保护她妈。
他也曾在女高工地打工,极力反对女儿读书,嘲笑女高能不能办成。
张桂梅严历斥责他,不准他打老婆,并立下保证。蔡桂芝跟她来读女高。
后来在高速公路工地,他向省委刘副书记陈述了女高的状况,刘副书记放下其他事情,到女高考察,张桂梅也从昆明化缘赶回,刘副书记答应拨款八百六十万,解了燃眉之急。
就在距离高考一个月的时候,老蔡得了脑梗,要做手术,没钱,张桂梅找马永强给解决了,因为妈要给工地煮饭,蔡桂芝想放弃高考照顾老蔡,张桂梅、谷雨劝说,老师们想办法,终于让蔡桂芝放下包袱,回到班上。
点点滴滴小事,看到了张桂梅成功的超常付出,就连学生家长生病住院,都要管,她的精神,她的付出确实值得表彰。她对学生的爱,用东北话就是“护犊子”的爱。
来源:马沐驷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