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湖泊,你是不是觉得中国挺“阔气”的?毕竟咱有青海湖、鄱阳湖,还有洞庭湖、太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而且咱可是世界第三大领土大国,亚洲水塔几乎被咱独占,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才0.5万平方公里,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才0.4万平方公里,跟全球前列比起来,简直像小池
说到湖泊,你是不是觉得中国挺“阔气”的?毕竟咱有青海湖、鄱阳湖,还有洞庭湖、太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而且咱可是世界第三大领土大国,亚洲水塔几乎被咱独占,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才0.5万平方公里,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才0.4万平方公里,跟全球前列比起来,简直像小池塘碰上了大海。
比如俄罗斯的里海,37万平方公里,是青海湖的84倍;加拿大的五大湖,美国的大熊湖,巴西的帕图斯湖,随随便便都上万平方公里。咱这湖泊规模,咋就跟国土地位不太搭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为啥跟世界最大的湖泊带“擦肩而过”。
先把地图摊开,看看亚欧大陆的中部。从西边的里海(37万平方公里)到东边的贝加尔湖(3.15万平方公里),中间横着一条“湖泊带”,就像条水光闪闪的高速公路。沿途有咸海(巅峰时6.8万平方公里)、巴尔喀什湖(1.8万平方公里)、斋桑泊(0.55万平方公里),还有一大堆千把平方公里的“小兄弟”,密密麻麻挤在这片区域。
这条湖泊带几乎贴着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边界线,可偏偏没咱啥事儿。离得最近的赛里木湖和乌伦古湖,面积都不到1000平方公里,跟那些“大块头”一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说到这儿,你可能得问了:凭啥这些湖泊就跟咱无缘呢?其实吧,翻开历史地图你会发现,这片湖泊带还真不是天生跟中国没关系。远到汉唐,近到清朝,从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这一片,好多时候都算“咱家的地盘”。
唐朝巅峰时,疆域往西打到波斯边上,面积高达1237万平方公里,贝加尔湖那块儿妥妥在版图里。清朝乾隆年间,内亚的控制也很稳,西北边疆一度包括外西北,外蒙古也是咱的“后花园”。
到了近代,咱家门口不太平。西方列强从陆上(沙俄)和海上(英法)两头夹击,清朝扛不住,内亚的地盘一块块丢了。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和1881年的伊犁条约,把外西北割了出去;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1921年在苏联扶持下彻底单飞。
这么一折腾,湖泊带就跟中国渐行渐远,成了“邻居家的风景”。说白了,这背后是近代中国最憋屈的故事——国力弱了,地盘守不住,湖泊自然也留不住。
当然,光怪历史也不全对。咱现在的国土,为啥也没养出个像里海、贝加尔湖这样的大湖泊呢?这得聊聊地形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像个大滑梯,青藏高原高高在上,往下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后冲进东海。长江、黄河、珠江这些大河,个个像脱缰野马,冲破山脉直奔大海。
盆地呢?像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本来能攒水,可惜地势一倾斜,水全跑了。反观里海、贝加尔湖那片,地形低平,水流出不去,就攒成了大湖。
不过话说回来,这“漏水”也不全是坏事。为啥?水跑了,平原留下了。关中平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这些地方要真成了湖泊,咱哪来的农耕命根子?中国能养活十几亿人,靠的就是这些水土丰饶的季风区。反过来,俄罗斯、加拿大那些大湖泊虽多,可周围不是冻土就是荒地,种地没戏。
聊到这儿,我更倾向于觉得,中国跟湖泊带“失之交臂”,是历史和地形的双重玩笑。历史上,咱曾是湖泊带的主人,可近代国力衰退,没能守住这份家业;地形上,咱的“滑梯”设计注定养不出超级大湖。遗憾归遗憾,珍惜手里的牌,才是真道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贝加尔湖还在咱版图里,今天会是啥样?留言聊聊吧,咱们一起脑洞下这段“湖泊往事”!
来源:小梁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