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套路拍”惊天骗局:你的“稀世珍宝”如何让你血本无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22:12 1

摘要: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古董、文玩等艺术品交易市场日益活跃,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套路”与陷阱。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虚假包装和精准的心理操纵,编织出一张张精心设计的骗局,让无数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收藏者蒙受巨大损失。本文旨在深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古董、文玩等艺术品交易市场日益活跃,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套路”与陷阱。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虚假包装和精准的心理操纵,编织出一张张精心设计的骗局,让无数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收藏者蒙受巨大损失。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类骗局的运作模式,揭示其核心伎俩,并为大众提供防范建议,以期共同维护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秩序。

古董拍卖诈骗,俗称“套路拍”,是当前文物艺术品交易领域最为常见的诈骗形式之一。其核心在于,犯罪团伙通过虚假包装,吸引收藏者上钩,以各种名目收取高额费用,最终却无法达成任何实际交易。犯罪团伙会精心打造一个光鲜亮丽的虚假公司形象。他们往往在繁华地段租赁豪华写字楼,精心布置办公场所,悬挂各种虚假的“政府支持”“权威认证”等牌匾,营造出一种财力雄厚、背景深厚的假象。公司业务员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藏者的联系方式,然后利用一套经过专业培训的“话术”,主动联系潜在受害者。他们通常会吹嘘公司与国际买家、知名媒体有深度合作,甚至声称能将藏品送至海外顶级拍卖会进行拍卖,以此吸引受害者上门。当受害者带着藏品来到公司后,犯罪团伙会派出所谓的“国家级专家”进行鉴定。这些“专家”通常不具备任何专业资质,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夸大藏品的价值。一件普通的工艺品,在他们的口中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价值数百万甚至千万的“稀世珍宝”。这种虚高的估价极大地满足了受害者的心理预期,使其对“一夜暴富”的梦想深信不疑。

在受害者被高估价冲昏头脑后,诈骗的第二步随之展开。犯罪团伙会以各种名目收取高额的“服务费”。这些费用通常包括鉴定费、展览费、图录印刷费、宣传费,甚至还有所谓的“出口报关费”“保险费”等。他们会通过签订看似正规的合同,让受害者误以为这些费用是合法且必要的。有些团伙甚至会声称费用可以在拍卖成功后返还,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戒心。接下来,犯罪团伙会制造虚假的拍卖或交易过程。他们可能在豪华酒店租用场地,雇佣“演员”冒充社会名流或海外买家,上演一场看似热火朝天的虚假拍卖会。在拍卖会上,受害者的藏品往往会“流拍”,或因“买家临时变卦”而交易失败。之后,犯罪团伙会以“合同已履行”为由,告知受害者已支付的费用无法返还,或直接人间蒸发,留下一个空壳公司。受害者不仅藏品没有卖出,反而损失了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古董拍卖诈骗也与时俱进,衍生出更多新形式。网络直播、线上交易平台成为不法分子新的作案工具,而“金蝉脱壳”则成为他们逃避法律制裁的惯用伎俩。在网络直播间里,一些主播利用中老年群体对古董文化的一知半解,以及对“捡漏”的心理,编造各种离奇故事,诱导观众购买所谓的“稀世珍品”。他们可能会声称藏品来自“圆明园”“清朝官窑”,甚至编造“海外收回”的虚假剧情,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买到了价值连城的国宝。这些“古董”往往做工粗糙,没有任何鉴定证明,但主播会通过各种“话术”,如“保真保老”“高价回收”,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为了让骗局更具迷惑性,他们还会雇佣“水军”冒充买家在直播间互动,甚至展示虚假的“感谢信”和“锦旗”,营造出一种交易火爆、值得信赖的氛围。一旦消费者上钩,这些主播会立刻收取高额费用,并在后续的交易中,以各种借口拒绝履行“高价回收”的承诺。当受害者发现被骗并举报后,这些诈骗团伙会立刻更换账号,甚至更换公司名称和经营地址,通过“金蝉脱壳”的方式逃避追责,让受害者无处维权。

此外,一些诈骗团伙还会利用虚假平台进行诈骗。他们会建立看似专业的线上拍卖App或网站,诱导受害者注册并上传藏品。然后,他们会虚报藏品价格,并谎称已经有买家下单,要求受害者缴纳“保证金”“税款”等费用。当受害者转账后,他们会以各种理由继续索要费用,直至受害者意识到被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古董拍卖诈骗,大众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理性看待藏品价值,切勿贪图暴利。任何文物艺术品的价值都应经过专业的、多方位的评估,而非由某一方随意定夺。如果有人向你承诺藏品能卖出天价,很可能就是诈骗的开始。收藏者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被“一夜暴富”的幻想冲昏头脑。选择正规、专业的鉴定和拍卖机构。在委托鉴定或拍卖之前,务必核实机构的资质。正规的拍卖企业通常拥有“文物拍卖许可证”,且注册资本和专业人员数量都有严格要求。可以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名录。同时,正规拍卖企业不会事先收取鉴定、展览、宣传等“服务费”,通常只在拍卖成功后收取佣金。警惕各类“前期费用”。如果有公司在鉴定或拍卖前以任何名义索要高额费用,如鉴定费、图录费、宣传费、展览费、运输费等,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是“套路拍”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加强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你辨别交易中的不合规行为。及时报警,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自己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所有证据,包括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其中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理性的判断和对“一夜暴富”心态的摒弃,才能有效规避风险,避免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