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品种选择。参照农作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生育期适宜、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强、直立型疏枝、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辽宁省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参照农作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用生育期适宜、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强、直立型疏枝、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2.脱壳与精选。有条件的尽量手工剥壳,用种量大的采用机械脱壳。选择籽粒饱满、整齐度高、色泽新鲜,无破损、虫蚀、病斑、发芽、霉变的籽粒作种子。
3.种子包衣。依据当地的土壤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适宜花生专用耐低温抗旱种衣剂。提倡选用杀菌剂与杀虫剂复配的种衣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与种子充分拌匀后,置于避光处晾干待播。
二、选地整地
1.地块选择。选择耕层深厚、排灌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6.5左右。低洼、盐碱、土质黏重的地块不宜种植花生。
2.整地。播种前深中耕,及时耙耢,达到“深、平、细”。3年~4年深翻1次,深度25厘米~35厘米。风沙土在5月初大风过后,播前1~2天或当天机械旋耕灭茬起垄播种,然后镇压。
三、科学施肥
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配合、大中微量元素平衡的施用原则,因需因地合理施肥。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3500千克。一般亩施花生专用三元复合肥30千克~50千克、硅钙镁肥10千克、微生物肥或有机肥20千克。碱性土壤可亩施硝酸钙5千克~10千克;宜增施ARC微生物菌剂。基肥氮磷钾均衡施用,其中氮肥施用量约为总用氮量的40%,磷肥、钾肥全部;追肥以尿素为主,施用量约为总用氮量的60%,适当补充钾肥及其他微量元素,提倡水肥一体化追肥。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可采取拌种或与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方式,提高接瘤效率,但要注意微量元素间拮抗作用。于开花下针期后,采用1%的尿素水溶液、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2次~3次叶面追肥,沙质或石灰性缺铁土壤可以喷施0.2%硫酸亚铁溶液,每亩每次20千克~25千克,每次间隔5天~7天。
四、适时播种
高油酸花生宜于土壤耕层5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5℃以上,普通花生宜于土壤耕层5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60%时进行播种。一般年份播种时间是5月上、中旬。下雨当天气温低、湿度大,最好不播种。播种深度3厘米~5厘米。覆膜花生播种时间提前5天~7天。小粒型品种亩保苗1.8万株~2.0万株,大粒型品种亩保苗1.6万株~1.8万株。
五、种植模式
依据辽宁生态类型和气候特征,北部(彰武、康平、法库、昌图)花生种植区积温较低、风沙和降水量相对较大,种植模式以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单垄小双行交错布种密植精播或花生玉米宽幅带状间/轮作为主;中西部(阜新、义县、黑山、北镇)花生种植区,土壤肥力较差、积温中等、降雨相对少,种植模式以单垄小双行交错布种密植精播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主;西南(兴城、绥中)花生种植区,积温较高、降水少、无霜期长,种植模式以单垄小双行交错布种密植精播或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主。
六、田间管理
1.杂草防治。花生田杂草防除,建议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播种后出苗前,可采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丙炔氟草胺(或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异噁草松)土壤封闭。花生2片~3片复叶期,可茎叶喷施精喹禾灵(或高效氟吡甲禾灵)+ 乙羧氟草醚(或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甲咪唑烟酸等。
2.病虫害绿色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黑光灯、黄蓝板、性诱剂与高效低毒药剂结合。6月20日~30日进行第一次防治,可以采用吡唑醚菌酯+尿素+微量元素+吡虫啉+福戈,防病、防蚜虫、促多开花、提高有效花率;7月15日~25日第二次防治,可用美甜(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康宽+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防病,防棉铃虫、造桥虫、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促结果,防早衰;第三次防治时期为8月10日~20日,可用美甜(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康宽+尿素+磷酸二氢钾+壮饱安,防病、防虫,防早衰,促成熟和荚果饱满。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3.适时控旺。在结荚期或当株高达35厘米并有徒长趋势时,种用花生可采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植株顶部叶片上,以控制植株徒长。商品花生为防止农药残留,最好采用调环酸钙进行防控。
七、适时收获
一般收获时间以植株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枝转黄绿色;7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纹理清晰,颜色由白色转为浅黄色,壳内海绵组织干缩变薄,果壳内壁呈深棕色,为适宜收获期。
一般采用分段式收获。植株在田间晾晒7天~10天自然风干后,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采用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摘果后及时晾晒。
八、安全贮藏
自然晒干后,荚果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籽仁8%左右,避免冬季贮藏时温度过低遭受冻害,尤其是高油酸花生更要严格控制入库含水量;库房要通风良好,忌潮湿。
辽宁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地块选择及整地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或略高,通风透光性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且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地块,避免重迎茬。高产地块水源条件要充足。
2.精细整地。精细整地,防旱保墒,保全苗。整地一般分秋整地和春整地。秋耕要做到早、细、深。早秋耕疏松土壤,深秋耕加深活土层;耕后紧接耙、耢,消灭坷垃,减少水分蒸发。秋耕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0厘米以上,结合秋耕最好进行秋施肥,对贮墒保墒有良好的作用。春季整地当地表刚化冻时就要顶凌耙耢,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耙碎坷垃,弥合地表裂缝,防止水分蒸发。如土壤干旱严重,就要多耙耢重镇压不浅耕;如果雨水多地湿,就不需要耙耢镇压,而要采取耕翻散墒,以提高地温。春季整地要做到平、碎、净,一般在4月10日前结束整地。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
二、良种选择
参照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市场俏销的品种。
三、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1周,选晴天将谷种摊放在席上约2~3厘米厚度,连续翻晒2~3天,杀菌并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前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保证在90%以上。
2.选种。采取风选或盐水选种。风选可用风车或簸箕;盐水选种要于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浓度10%~15%的盐水内,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和杂质,然后再将下沉籽粒捞出,用清水洗2~3遍,晾干。
3.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药、水、种的比例为1 :10:150,防治谷子白发病播前用精甲霜灵,有效成分含量350克/升种子处理乳剂拌种,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如果同时既防地下害虫,又要防白发病,可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
四、适时播种
1.播种时期。根据土壤温度和品种生育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易旱地区,根据土壤墒情抢墒播种,一般在4月25日后播种为宜。平原地区,墒情较好,当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播种,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2.播种方法。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条播或穴播,亩播种量0.2~0.3千克。播种深度可根据墒情和温度调整,一般为3~5cm,播后注意镇压保墒。
五、田间管理
1.施种肥。一般随播种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5千克作种肥,做到种肥隔离。
2.合理密植。根据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山坡地亩保苗2.5~3万株,平肥地亩保苗3.0~3.5万株,高产地块亩保苗3.5~4万株。
3.药剂除草。播后苗前可喷施“谷友”封地,亩用量140克,兑水30千克,在播后3天内喷施(或按说明书使用)。针对抗拿扑净型品种,在谷苗4~7叶期、杂草4叶前,选择无风晴天,在无露水的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以后,每亩用拿捕净12.5%烯禾啶乳油100毫升,加入2-4D丁酯(57%)30毫升、或者二钾四氯钠56%可溶性粉剂30克、或氯氟吡氧乙酸(20%乳油)100毫升,兑水30千克左右茎叶喷施。覆半膜谷子用量减半,覆全膜可不用或根据情况使用。喷药时喷头加防护罩,防止药物漂移到其他作物。喷药时注意气象条件、土壤干湿度等影响除草剂应用效果因素,防止造成药害。
4.适时追肥。一般亩追氮肥(尿素)15~20千克,可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也可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拔节期追施追肥总量的2/3,第二次在旗叶出现后开花前追施追肥总量的1/3。
5.防治病虫害。对谷锈病、粘虫等具有爆发性危害特点的病虫害,做好早期预测预报。谷锈病发病初期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7~10天后再防治一次。用20%杜邦康宽悬浮剂1500~2000倍液添加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玉米螟、粘虫、粟芒蝇和褐条病等。
6.适时收获。当谷穗背面没有青粒,籽粒变硬呈现固有形状颜色时应及时收获。
来源:律法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