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能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在60岁,就不做这几事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0:39 1

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比以往更长,很多人能够活到70岁、80岁,甚至85岁以上。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我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能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并不是在他们年纪渐长时才逐渐出现的,而是在他们大约60岁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出改变。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糖尿病患者在60岁以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延长寿命呢?

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多人一开始就会陷入“低糖食品”的误区,随着糖尿病的逐渐普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低糖”或“无糖”食品应运而生,而这些食品似乎成为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救命稻草”。

但实际上,我接诊的几位糖尿病患者,他们在60岁后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这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实际上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我有一位患者,50岁时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位患者是典型的上班族,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体重也偏重。

刚被诊断为糖尿病后,他尝试过各种“低糖食品”来控制血糖,包括低糖饼干、无糖饮料等。

他认为这些食品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避免血糖飙升,因此在他的饮食中,低糖食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几年后,他的血糖控制越来越差,体重也没有得到有效减轻,反而逐渐上升。

经过详细检查和分析,我发现,他的血糖控制不好,并不是因为没有选择低糖食品,而是因为这些“低糖”食品背后隐藏着大量的人工甜味剂和精细化加工的成分

这些成分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反应,实际上可能引发胰岛素的分泌紊乱,导致体重和血糖的双重升高。

这位患者逐渐意识到,这些所谓的“低糖食品”虽然没有直接提高血糖,但却破坏了身体的正常代谢机制。

这位患者开始逐渐减少这些低糖食品的摄入,转而选择天然的、未经加工的食物,他的血糖逐渐稳定,体重也得到了控制。

这位患者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过度依赖“低糖食品”并不能替代健康的饮食习惯。

那些能够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尽量避免过多依赖这些被加工的、看似对糖尿病有益的食品。

睡眠对糖尿病的影响往往被低估了,我们经常会把糖尿病的控制寄托于饮食和运动上,但在我接诊的许多患者中,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往往很难控制好血糖,甚至会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加重

有一位患者,60岁刚过,她一直是一个“工作狂”,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她几乎是24小时处于高压状态,晚上经常熬夜加班,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起床。

这位患者的糖尿病控制得并不好,尽管她严格遵守饮食和运动的计划,但血糖依旧高居不下,而且她还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她的血糖变化和长期失眠脱不开关系。

通过与这位患者的深入交流,我发现,尽管她很注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但她的睡眠质量非常差,每晚常常只有4-5小时的浅睡眠

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和糖尿病的管理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使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这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开始注重睡眠的质量,逐渐从每晚6-8小时睡眠开始,改善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减少了加班,逐渐恢复了健康的作息规律。

几个月后,她的血糖稳定了不少,疲劳感也明显减轻。那些能够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在60岁左右开始重视睡眠的质量,不再熬夜或是长时间过度劳累

科学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体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

不再忽视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实际上,长期的心理压力、不良的情绪波动,都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我曾接诊过一位中年患者,他已经得糖尿病多年,尽管饮食控制和运动做得不错,但每次血糖测量结果总是不好,甚至会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

通过与他深入交谈,我才知道,这位患者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焦虑和工作不满让他夜不能寐,情绪低落,这对血糖的控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研究指出,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而那些能够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60岁时就已经开始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他们可能会选择冥想、瑜伽、甚至是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平复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这位患者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他去参加了瑜伽课程,也学会了放松自己,渐渐地,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血糖的波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位患者的情况让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关键。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活到85岁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在60岁左右就做出了这些重要的生活方式调整

他们不再依赖那些看似有益的低糖食品,不再忽视睡眠的质量,也开始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管理。

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是依靠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着病情的稳定与健康的延续。

这些改变看似简单,甚至是常识性的,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60岁之前却未曾重视,那些能够活得健康、长寿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是早早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唐家蓉.ADOPT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内江科技,2025

来源:徐主任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