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滇变豆菜( Sanicula astrantiifolia ),也叫草本三角枫、小黑药,为伞形科变豆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部等地。为云贵川地区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 ,具有祛风湿、利筋骨、补肺肾的功效 。由于过度采挖和环境破坏等原因,川滇变
川滇变豆菜无性繁殖技术助力药食两用植物发展
樊天佑等
川滇变豆菜( Sanicula astrantiifolia ),也叫草本三角枫、小黑药,为伞形科变豆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部等地。为云贵川地区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 ,具有祛风湿、利筋骨、补肺肾的功效 。由于过度采挖和环境破坏等原因,川滇变豆菜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其种子具有很强的生理休眠性和顽拗性,播种后发芽率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苗,种子繁殖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扩种成为其繁殖的重要途径。无性繁殖具有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等优点,在植物育种和繁殖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株和扦插繁殖2种方法,探讨川滇变豆菜的无性繁殖技术,为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所用川滇变豆菜材料采自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野生种群。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材料。
1.2 方法
1.2.1 分株繁殖 试验于2022年3-11月进行。将选取的母株按照不同时间(3 、 6 、 9 、 11月)进行分株栽植。分株时将母株挖出,用消毒过的刀片分离成若干小株,确保每小株带有一定的根系和1~2片叶片。伤口处理分别采用不作处理、草木灰涂抹和 ABT 生根粉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株。记录不同处理下植株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好、良、中、差)。
1.2.2 扦插繁殖
1.2.2.1 扦插枝条 于 2022 年 6-9 月进行。在植株抽薹后选取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嫩枝扦插材料,等立秋种子成熟后选取粗壮无病枝条作为老枝扦插材料;分别于5-6月进行嫩枝扦插,8-9月进行老枝扦插试验。扦插前将枝条剪成 5~10cm 的枝段,去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 1~2 片叶。扦插基质采用泥炭和珍珠岩按 2∶1 比例混合而成 。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基质中,深度为枝条长度的 1 / 3~1 / 2 。
1.2.2.2 激素处理 分别采用 ABT 生根粉、萘乙酸( NAA )和生长素(IAA )浸泡 0.5h 处理,以不作任何处理( CK )为对照,试验不同激素处理对川滇变豆菜插穗生根率的影响。记录不同处理下枝条的成活率。
1.2.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 Excel和 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株繁殖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表1 ),分株时间对川滇变豆菜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具有显著影响。 9 月和 11 月分株的植株成活率较高,分别为88.3%和83.3%,而3月和6月 分 株 的 植 株 成 活 率 较 低,分 别 为 53.3%和60.0% 。主要原因是春夏时期变豆菜已进入旺长和抽薹期,加之春季干燥,夏季高温,植物容易缺水死 亡。生 长 情 况 方 面, 9 月 栽 植 的 植 株 生 长 最好,生长量最大;11月栽植的植株生长情况次之;3月和6月栽植的植株生长受影响 较大。主要是因为川滇变豆菜具有小春作物 特征,秋冬低温仍能正常生长 发 育。 9 月 栽 植 的 植 株 能 进 行 较 长 时 间的生长。
表1不同分株栽植时间对川滇变豆菜分株繁殖成活率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5% 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 字母表示 1% 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伤口处理方面(表2 ),以 ABT生根粉处理效果最佳,成活率达到 90.0% ;草木灰处理次之,成活率为73.3% ;不处理(对照)成活率最低,仅为66.7% 。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 ABT生根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 ),草 木 灰 处 理 与 对 照 差 异 不 显 著 ( P >0.05 )。
表2不同伤口处理对川滇变豆菜分株繁殖成活率的影响
2.2 扦插繁殖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表 3 ),老枝扦插的成活率( 70.0% )极显著高于嫩枝扦插(53.3% )( P <0.01 )。经观察,川滇变豆菜嫩枝采穗时处于植株快速生长期,扦插过程中易感染腐烂,加之其属草本植物节间生根类型,嫩枝生根率低。
表 3 不同枝条对川滇变豆菜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激素处理中(表4 ),以 ABT生根粉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最高(83.3% ),萘乙酸处理次之( 68.3% ),生长素(58.3% )和对照( 50% )处理最低。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 ABT 生根粉处理与萘乙酸处理、生长素处理差异显著(P <0.05 )。
表4 不同激素处理对川滇变豆菜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川滇变豆菜的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技术。结果表明:分株繁殖最佳时间为9月和11月;伤口处理以 ABT 生根粉效果最佳。在扦插繁殖方面,8 月老枝扦插效果优于 6 月嫩枝扦插; ABT生根粉处理有利于提高枝条成活率。这些结果为川滇变豆菜的无性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川滇变豆菜的无性繁殖。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快速扩繁优质种苗,满足市场需求和生态保护需要。然而,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技术在川滇变豆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生化机制及遗传稳定性等问题。同时还可结合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更加高效的无性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这将有助于推动川滇变豆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川滇变豆菜作为一种具有补益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其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株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传递和繁殖周期的缩短,为川滇变豆菜的规模化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有效途径。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川滇变豆菜的无性繁殖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