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丹东市中心医院产二科靳祖群副主任带领团队,以突破性创新技术完成丹东地区首例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手术。这场为妊娠35周+6天的双胎早产试管婴儿孕妇实施的高难度手术,在胎儿臀头位、宫口已开5cm的复杂情况下,通过为第二个胎儿保留完整胎膜囊的精准操作,为早产
医疗新篇
“膜”力结界护航双胎新生
丹东首例保留胎膜囊剖宫产创生命奇迹
9月10日,丹东市中心医院产二科靳祖群副主任带领团队,以突破性创新技术完成丹东地区首例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手术。这场为妊娠35周+6天的双胎早产试管婴儿孕妇实施的高难度手术,在胎儿臀头位、宫口已开5cm的复杂情况下,通过为第二个胎儿保留完整胎膜囊的精准操作,为早产宝宝筑起生命保护屏障,不仅标志着丹东地区产科技术迈入精细化治疗新阶段,更用医者匠心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团圆希望。
01
突破传统:“水晶宫”里的生命接力
传统剖宫产手术中,胎儿娩出前医生会常规刺破胎膜囊,让羊水流出后再取出胎儿。而此次手术采用的一种更为精细化的技术——保留胎膜囊的剖宫产术(En Caul Cesarean Section)。也就是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医生不直接破开包裹着胎儿的胎膜(羊膜囊),而是将胎儿连同完整的胎膜囊一起从子宫中娩出。此时,宝宝仍然处于一个充满羊水的密闭“水晶宫”或“生命泡泡”中,之后医生再小心翼翼地打开胎膜,将宝宝取出。这项技术堪称产科领域的“微操作”,能为最脆弱的早产宝宝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
02
技术解密:为何“膜”力守护如此关键?
对于足月儿,传统的剖宫产影响不大。但对于本次案例中35周+6天的早产儿,尤其是双胎、低体重儿而言,这项技术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多个维度。
01
模拟宫内环境,平稳过渡
胎儿从宫内的“水生”环境突然暴露于宫外的“气生”环境,会面临压力骤变、气温骤降等巨大应激。ENCA技术让这个过程变得渐进和温和,如同为一个宇航员提供了平稳过渡的气闸舱。
02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完整的胎膜囊能继续对胎儿施加均匀的压力,避免子宫切口对胎儿身体的直接压迫,从而保护胎儿脆弱的脑血管和循环系统,显著降低颅内出血的风险。
03
避免急性机械压迫
对于臀位、横位等非常规胎位的胎儿,特别是第二个胎儿(如本次案例),娩出过程中可能受到挤压。在胎膜囊的保护下,这种挤压被缓冲和分散了。
04
预防羊水误吸
胎儿在宫内是有呼吸运动的,过早破水可能导致胎儿吸入血液或胎粪污染的羊水。ENCA技术确保了胎儿在第一次呼吸前始终处于清澈的羊水中。
03
极限挑战:在“豆腐上雕花”的技术
ENCA技术对产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极高。操作必须极其轻柔、精准,犹如“豆腐上雕花”,既要完整分离胎膜,又不能将其弄破,对主刀医生和助手的配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项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剖宫产,它主要适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通常<1500g)或极早产儿(<32周);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特别是双胎妊娠中的第二个胎儿;某些胎儿畸形(如先天性膈疝、联体婴等),需要最温和的娩出方式;孕妇存在感染(如HIV、乙肝病毒高载量),可减少胎儿接触母体血液和体液的机会。
04
医者担当: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生命伊始,值得最温柔的对待。每一次新技术的突破,都是为了更稳的托起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本次首次手术的成功,是丹东市中心医院产科在高危妊娠管理领域的重要突破。丹东市中心医院始终以技术创新践行医者使命,持续升级早产儿救治体系,为江城及周边地区母婴健康撑起一片坚实的天空。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