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头条的朋友,最近是不是总刷到“合村并镇”的消息?有人一听见就犯嘀咕,觉得是要拆老房子、逼着挪窝,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这事儿不是简单的“拆村搬家”,而是让农村“换种活法”,而且有3个实实在在的变化,直接能帮到咱农民。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再带点真实数据
各位头条的朋友,最近是不是总刷到“合村并镇”的消息?有人一听见就犯嘀咕,觉得是要拆老房子、逼着挪窝,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这事儿不是简单的“拆村搬家”,而是让农村“换种活法”,而且有3个实实在在的变化,直接能帮到咱农民。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再带点真实数据,咱心里有底才不慌。
首先得明确一点,合村并镇不是全国一刀切,而是看地方实际情况。比如有些村子年轻人全出去打工了,老房子空着没人管,地里的活儿也没人干,路不好走、看病上学还得跑老远,这种“空心村”才适合推进。而且这不是随便搞的,农业农村部之前就提过,要“因地制宜调整村庄布局”,核心是让农民日子过得更好,不是搞“大拆大建”。
第一个变化:闲置的地和房子能盘活,农民口袋能更鼓。
现在不少农村啥情况?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子是空的,院子里长草,门框都快塌了;耕地也有不少撂荒的,好好的地就这么荒着。农业农村部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部分地区空心村的闲置宅基地占比能到20%以上,有些偏远村子甚至超过30%。这些资源放着就是浪费,合村并镇就是把它们“变废为宝”。
比如把零散的空心村整合后,闲置的老房子拆了复垦成耕地,能多出来不少好地。国家规定,复垦的耕地可以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食有补贴,要是村里集体统一经营,农民还能拿分红。另外,有些位置好的闲置土地,还能建农产品加工车间、乡村旅游的小设施,村里有了产业,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之前河南有地方搞合村并镇,整合后每亩地的产出比原来提高了15%左右,村民每年分红能多拿几千块,这都是真真切切的好处。
第二个变化:配套设施能跟上,农民生活能更方便。
咱农民最头疼的啥?村里没好学校,孩子上学得走两三里地,冬天冻得手通红;没像样的医院,感冒发烧还行,真有点大病得往县城跑,路上就得花一两个小时;晚上出门没路灯,黑灯瞎火的不敢走;买个油盐酱醋还得去镇上,来回折腾。为啥会这样?因为村子太散,一个村就几十户人,单独建学校、医院成本太高,医生老师也不愿意来。
合村并镇后,几个村子集中建社区,配套设施就好搞了。教育部的数据显示,集中居住的农村社区,配套建设的小学覆盖率能达到90%以上,比零散村庄高了30多个百分点,孩子上学不用再跑远路。医疗方面,国家卫健委也有数据,合并后的社区基本都有标准化卫生室,能看常见病,还能做基础体检,村民看病不用再往县城跑,有些地方甚至能实现“小病不出社区”。除了学校医院,社区里还会建超市、文化广场、快递点,晚上有路灯,下雨路不滑,跟城里的生活差不了多少。之前湖北有个村子,合村后建了社区,超市、卫生室都有,老人买菜看病步行10分钟就能到,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第三个变化:土地能集中经营,农民种地能更省心。
现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不愿意种,一是因为地块零散,一块地几分钱,东一块西一块,浇水施肥得来回跑;二是没技术没规模,种出来的东西卖不上价,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多少。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零散村庄的耕地,地块平均面积不到0.3亩,而且大多不连片,机械化根本没法搞,种地全靠人工,累得够呛。
合村并镇后,零散的耕地能整合到一起,变成连片的大块地,这样就能搞机械化种植。村里可以把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公司,或者成立合作社,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农民不用再自己下地干活,还能拿土地流转费。另外,集中经营还能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水果,有公司帮忙找销路,不用再担心“种出来卖不出去”。山东有个地方,合村后把1000多亩零散耕地整合起来,搞成了连片的蔬菜大棚,村民不仅能拿流转费,在大棚里打工还能挣工资,一年下来比自己种地多挣两三万,还不用那么累。
不过有一点得跟大家说清楚,合村并镇不是“强拆强搬”,得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是不想搬,没人能逼着你;要是搬,住房补偿、生活保障这些都得落实好,不能让农民吃亏。而且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进度也不一样,不用着急,等当地政策明确了,再根据自家情况做决定。
最后给大家提个建议:要是村里要推进合村并镇,先别急着反对或同意,多去了解政策细节,比如住房怎么补、土地怎么处理、后续生活有啥保障,有不清楚的就问村里的干部,或者去镇里的政务大厅咨询,把情况摸透了再做决定。毕竟这事儿关系到往后的生活,多了解没坏处。
总的来说,合村并镇的核心是让农村变好、农民过好日子,不是搞形式主义。只要政策落实到位,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事儿就能办好,咱农民也能实实在在享受到好处。
来源:神牛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