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红楼❀黛玉家史1:林家是前朝的降臣,因投降导致众叛亲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6 17:20 2

摘要: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

《红楼梦》是一部言史事,不言史实的警世,通鉴之作。然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不过是作者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

林家是前朝的降臣,因投降导致众叛亲离。

我知道此言一出,必一片哗然。同好稍安,请看文本,听我道来: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在秦朝制定的二十等爵制中最高的是“彻侯”。汉承秦制,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称“彻侯”为“通侯”或者“列侯”。东汉以后,二十等爵制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唐代以后,“列侯”的称谓已经消失了。

在《红楼梦》中,作者隐晦的把“列侯”比作前朝等爵制中最高的爵位。而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暗示林如海之祖是前朝的降臣。林家在前朝世袭“列侯”,故国覆灭后转投新朝。在新朝国朝定鼎之时,新朝太祖保留了降臣林家世袭“列侯”的待遇,而不是和其他当朝新贵一样按"公侯伯子男"爵位递减,至五世而终。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政权更迭初期,确实存在新朝承袭前朝爵位封袭的王侯。比如唐朝初期,大量吸纳南北朝门阀,部分家族爵位可追溯至前朝。这通常是为了稳定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为了政治需要;为了减少反抗;也为了展示新朝的正统和宽仁。因此,这些承袭前朝爵位的王侯们更多是象征性的存在,实际权力有限,政治上被边缘化,甚至可能被严格监控,往往在持续数代之后因制度或政治的变动而终止。

就比如林家,到如海,业经五世。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起初时,只封袭三世。所以至如海之父本应无爵。但是太上皇禅位,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所谓的林如海之祖,是从本朝算起的,不包括林家在前朝的列祖列宗。林如海的太祖父曾袭过列侯,是侯爵。如果林家和贾家一样是当朝新贵,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爵位递减,四代后应降为男爵,而非直接失去爵位。文本所述:起初时,只封袭三世。更符合前朝降臣的待遇。否则,额外加恩,又袭了一代就无从说起了。

林家是前朝降臣,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势,从国朝定鼎至太上皇禅位又过去了七八十年,即将沦为平民,影响力更为有限。那么,太上皇禅位,“当今”继位,为什么要恩及林家呢?

请注意文本的逻辑:不管当今皇帝有没有额外加恩,林如海却是无论如何都只能从科举入仕的。而林如海高中了探花,作为天子门生,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可见其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当今”的赏识。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不过是“当今”收买人心,拉拢林如海的手段而已。林家虽袭爵四代,但林如海仍需通过科举入仕,暗示其家族政治根基薄弱。这与降臣后裔被边缘化的历史规律一致(如清代对明朝降臣后代的限制),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于是,林家行情看好,就连一门二公的贾家也把“联姻精品”贾敏嫁给了林如海。因为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列侯”,这样林如海就是名副其实的侯门嫡子,两家正是门当户对。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

钦点出为巡盐御史这一年,林如海四十岁,黛玉年方五岁。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六年前,林如海三十四岁,高中探花。作为政治投资,贾家把荣国府不到二十岁的嫡女贾敏嫁给了林如海,冀望借此强化与“当今”的关系。林如海比贾敏要大十几岁。贾敏死时也就二十四五岁,而林如海已经四十一岁了。为了家族利益的联姻古今中外皆然。那么,林家又是什么情况呢?

林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这段话当然可以按字面的意思理解为林家支庶不盛,没甚亲支嫡派。但是如果把林家是前朝的降臣考虑进来,这段话就话中有话了:林家本贯姑苏人氏,历经两朝,世袭列侯,怎么可能六代以上单传?作者的意思可能是:忠臣不事二主。林家在新朝国朝定鼎以来,因接受册封,维持前朝列侯世袭的身份而被视为失节导致宗族内众叛亲离。林氏宗亲先后背井离乡,甚至隐姓埋名(如明末清初"义不帝清"的士族)。几代之后至林如海,林家便没甚亲支嫡派了。

紫鹃笑道:“......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纵有人来接,老太太必不放去的。”

这本来就是在中国历史之中,改朝换代之时常有的事。贾家看中的是林如海,不是林家;而林如海被看中的更是:“当今”的赏识。

冷子兴曾经向贾雨村暗示,至少贾家荣国府第三代女儿的联姻都是有目的的。

子兴叹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作为延续,第四代直系女儿元迎叹惜,旁系女儿喜鸾和四姐儿,以至外姓女儿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都在贾家联姻的考量之内,或者说,都在贾母的考量之内。

未完待续......

本人喜读《红楼梦》每有所得,乐与同好共享。感谢大家的评论,点赞和关注。[作揖]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