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四普”进行时丨仙居新发现宋开庆铭文石拱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8:42 1

摘要:仙居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翻山越岭,寻古访旧,是仙居“四普”普查队田野调查时的常态。这一路,有艰辛,也有收获。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仙居已完成730处“三普”文物复核和数据上传工作,新发现文物登记54处。令人振奋的是,“四普”新发现文物“主部石拱桥”(

仙居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翻山越岭,寻古访旧,是仙居“四普”普查队田野调查时的常态。

这一路,有艰辛,也有收获。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仙居已完成730处“三普”文物复核和数据上传工作,新发现文物登记54处。令人振奋的是,“四普”新发现文物“主部石拱桥”(宋开庆铭文石拱桥)入选浙江省“四普”重要新发现文物,并上报至国家文物局。

万年炊烟

今年,仙居下汤遗址荣获“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仙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光时刻,在台州属于首次。下汤遗址位于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坐落于群山环抱、水系交错的盆地之中。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纵贯新石器时代始终,前后延续5000多年。这样的史前遗址在全国具有唯一性,是中华万年文化史独立起源、连续发展的重要实证。遗迹现场丰富,有器物坑、道路、房址、沟渠等,还原了9000多年前下汤远古村落中先民生活、劳作的场景。

下汤遗址的保护和开发,还在进一步推进之中。目前,仙居公布了《下汤遗址保护规划》,修编《下汤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下汤遗址博物馆建筑及其周边配套设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除了下汤遗址,仙居境内还分布着不少可圈可点的古民居、古桥和古井。

比如高迁古民居,是现存明清时期的宅院群,以“三透九门堂”格局为特色。镶嵌在门窗上的精美石雕、木雕,或古拙,或繁复,或遒劲,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离古民居不远的桐江书院,被誉为“江南第一书院”,是古代传播理学的著名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此讲学。

仙居多山,也多古道,往山上走,是“四普”队员的常见姿势。此次“四普”中,光古道线索就有31条,处在深山中的古道,最长的有13.955公里。

“野外调研古道的工作量很大,走完一整条古道就要花不少精力,这次仙居县文广旅体局动员全局党员志愿者,共有520人次参与古道线索调研,新发现文物线索7处。”仙居县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藤瑶回忆,这是仙居“四普”工作最动人的时刻。

重要发现

“四普”中,仙居新发现文物登记54处,数量并不是台州最多的,但有几处文物却是重量级的。

去年上半年,根据仙居定点指导专家陈达提供的古桥线索,仙居“四普”普查队走进官路镇永南村。

这座古桥的外观平凡无奇,桥身被藤蔓所覆盖,但它的秘密藏在桥底下。

在桥北侧底下,普查队发现一块竖向石条,上刻有“皇宋开庆改元己未季冬建”题刻。

普查队向村民了解到,古桥所在的主部村旧称珠浦。通过查阅史料,普查队在民国丙辰年重修的《珠浦丁氏宗谱卷之一·建宅年辰记》上,找到了该桥建造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十二月的明确记载。

“这座石拱桥,桥拱以横竖石条构成拱架,呈五折边形,是浙江典型的折边形石拱桥结构。”张藤瑶说,这座有确切年代证明的宋代折边石拱桥,与明清时期的密排折边拱壁做法的折边桥不同,保存了宋代典型的肋骨拱拱券结构营建构造特征。这座石拱桥的发现,为研究浙江古代同类型的桥梁新添了实物依据。

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在普查队进皤滩乡板桥村田野调查时,村民告诉他们,村里有一座古桥值得去看看。

“居然也是一座折边石拱桥。”仙居普查队被眼前的石桥惊到了,兴奋感一扫之前的疲惫感,“这座折边石拱桥的折边近圆拱,非常特别。我们现场做了拓片,回去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在《嘉定赤城志》上找到这座桥的记录,这座桥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后来我们还联系了省里的专家过来指导。”据了解,全省现存4座宋代及以前五折边石拱桥(三座国保、一座省保),这次仙居“四普”又新发现了两座。

值得一提的是,仙居还新发现了两处北宋摩崖题记群,并在县内各地新发现东坪岩画、汤坎头岩画、垟墺岩画、溪头岗岩画、对山岗岩画、长老坪头岩画等6处岩画点。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