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讨论交流策略:让基础教育的阅读课堂“活”起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20:14 1

摘要:绘本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读”的过程,更在于“议”的深度。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低龄段教学中,有效的绘本讨论交流,能让学生从“被动听故事”转向“主动思考表达”,在互动中深化理解、碰撞思维、提升素养。结合教学实际,以下七大核心策略,可构建高效、生动的绘本讨论交流

绘本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读”的过程,更在于“议”的深度。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低龄段教学中,有效的绘本讨论交流,能让学生从“被动听故事”转向“主动思考表达”,在互动中深化理解、碰撞思维、提升素养。结合教学实际,以下七大核心策略,可构建高效、生动的绘本讨论交流课堂。

策略一:针对故事要素提问——搭建理解的“框架”

故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把握绘本脉络的基础。围绕要素提问,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逻辑,为深度交流奠定基础。

在基础教育课堂中,提问需贴合学生认知,循序渐进。例如讲述绘本《小老鼠忙碌的一天》时,可这样设计问题:

- “故事里有谁呀?(人物)”

- “小老鼠和大老鼠在什么地方做事情呢?(地点)”

- “它们一开始在做什么,最后又完成了什么?(经过与结果)”

这类提问不追求复杂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抓住故事核心,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立“故事结构”的初步认知,让后续交流更有条理。

策略二:针对细节提问——发现文本的“彩蛋”

绘本的魅力藏在细节里,无论是画面中的小道具,还是文字里的隐藏信息,围绕细节提问,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专注力,让阅读更“细致”。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聚焦“画面细节”与“文字细节”。比如读《蚯蚓的日记》时,提问:

- “大家看看蚯蚓的日记里,日期旁边画了什么小图标?这些图标和当天的事情有关吗?(画面细节)”

- “蚯蚓写‘我姐姐觉得自己很美,我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屁股一样’,这句话里藏着什么小幽默呀?(文字细节)”

通过细节提问,让学生学会“慢下来读”,发现绘本中被忽略的趣味与深意,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策略三:针对角色关系提问——走进故事的“内心”

角色是绘本的灵魂,角色间的互动与关系,往往承载着故事的情感与主题。围绕角色关系提问,能引导学生理解角色性格,感受故事的情感内核。

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互动行为”与“情感变化”切入。例如讲述《小猪变形记》时,提问:

- “小猪遇到斑马后,为什么要模仿斑马的样子?斑马对小猪的态度是怎样的?(互动行为)”

- “最后小猪和朋友们一起在泥坑里打滚时,它的心情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情感变化)”

这类提问能让学生跳出“情节表面”,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培养共情能力与情感认知。

策略四:针对开放性答案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

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个性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关键。在基础教育中,这类提问能打破“思维定式”,让交流更具活力。

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可结合“情节延伸”与“生活联结”。比如读《好饿的毛毛虫》后,提问:

- “如果毛毛虫没有吃那么多零食,而是每天吃一种水果,你们觉得它会长成什么样?(情节延伸)”

- “如果你们是毛毛虫,春天来了,你们想先吃什么东西呀?为什么?(生活联结)”

开放性提问不追求“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平台。

策略五:复述故事内容——巩固理解的“纽带”

复述不是“机械背诵”,而是对故事内容的“内化重构”。引导学生复述绘本,能帮助他们梳理逻辑、强化记忆,同时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复述训练需“分层引导”:

- 低年级:可采用“画面提示法”,出示绘本关键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按顺序说”,如复述《蚂蚁搬西瓜》时,结合“发现西瓜—合力搬运—分享西瓜”的画面,逐步串联故事。

- 中年级:可采用“关键词提示法”,给出“时间、人物、关键事件”等关键词,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完整复述,如复述《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提示“旧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等关键词。

通过复述,让学生从“听懂”走向“说清”,夯实阅读基础。

策略六:引导学生谈阅读感受——释放情感的“窗口”

绘本阅读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表达阅读感受,能帮助他们梳理内心情绪,学会“表达真实想法”,同时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需用“共情式提问”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例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提问:

- “当看到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时,你们心里是什么感觉呀?”

- “故事的最后,小女孩去了没有寒冷和饥饿的地方,你们觉得开心还是难过?为什么?”

这类提问不要求“深刻道理”,而是鼓励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开心”“难过”还是“心疼”,都是值得尊重的情感表达,让阅读更具“温度”。

策略七:提炼学生学到的道理——实现教育的“升华”

绘本往往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学到的道理”,能让阅读从“情感体验”上升到“认知提升”,实现绘本的教育价值。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需避免“直接灌输道理”,而是通过“引导式提问”让学生自主感悟。例如读《田忌赛马》后,提问:

- “田忌一开始输了,后来为什么能赢呀?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 “如果你们遇到困难,像田忌一样换个思路,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让学生自主提炼“做事要灵活变通”“换个角度想问题”等道理,比教师直接告知更有意义,能让道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结 语

绘本的讨论交流,是一场“师生共探”的阅读旅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若能灵活运用“要素提问建框架”“细节提问挖深意”“角色提问促共情”“开放提问启思维”“复述巩固强表达”“感受交流传温度”“道理提炼升认知”七大策略,便能让绘本课堂从“安静的阅读”变为“热闹的思考”。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绘本的理解,更能培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情感素养,为终身阅读与学习注入持久的动力。

来源:简单是福8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