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思政实践课的沉浸式体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09:34 1

摘要:清明时节,在兰州战役主战场沈家岭山麓,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实践课正在展开。兰州战役纪念馆通过场景营造、互动体验、馆校协同等实践平台,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推动清明祭扫活动向铸魂育人深度转化。

清明时节,在兰州战役主战场沈家岭山麓,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实践课正在展开。兰州战役纪念馆通过场景营造、互动体验、馆校协同等实践平台,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推动清明祭扫活动向铸魂育人深度转化。

三色旗帜写初心。“我们的节日·2025清明”主题区,青年学子在三色签名旗上书写姓名和寄语。签名旗的设计蕴含育人匠心:赤诚红呼应兰州丹霞地貌,象征革命热血浸染的土地;黄河黄展现母亲河滋养的文明根脉;兰州蓝彰显科技创新发展的城市蓝图。馆方同步推出融合黄河、中山桥、纪念馆、玫瑰花等地域元素的文创印章卡,为参与者留存独特记忆。“当黄河文明、革命精神与城市愿景编织成可触碰的历史的仪式,清明祭扫活动也便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活动负责人介绍,签名旗可选择活动团队珍藏或馆内永久保存,构建持续性教育的链条。

青春歌声铸信念。“红歌嘹亮”活动现场,学子们以领唱、合唱等形式演绎经典。舞台大屏创新融合战役影像、英烈手迹与建设者群像,歌曲《孤城(学生版)》重现烽火岁月,《闪亮的名字》定格英雄图谱,当《中国人中国字》旋律响起,黄河奔涌与汉字流变的画面,与台下齐声合唱共振,文化根脉传承直抵人心。“刚在签名旗留名,再唱这首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名参与活动的中学生这样说道。当青春誓言与英烈家书在声画中交响,历史长卷化作跃动的音符,叩击着新时代的心弦。这场跨越时空的歌声对话,为革命先辈送上穿越时空的敬意,也让思政教育焕发活力。

双向奔赴育新人。在红色故事汇的活动现场,志愿讲解员通过鲜活的影像资料与深情讲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长廊,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与和平岁月的坚守奉献中感悟精神力量。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从聆听者成长为讲述者后感慨:“成为历史传声者,才真正读懂家国情怀的分量。”兰州战役纪念馆通过构建“史料研读+情景演绎+实践传播”三维思政课实践模式,为大中小学培养红色讲解员,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文物活化、角色代入等方式,实现教育主客体身份转换,让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

馆校协同拓阵地。近日,兰州工业学院思政课堂上,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王丽娟以问答互动开启《兰州战役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思政课,结合战役背景、英雄事迹阐释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课后师生观摩“甘肃解放中的民族团结”流动展,革命文物与当代青年的对话,让思政教育突破场馆边界。目前已有25所院校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建立“资源互通、课程共建”机制,共同构建思政教育教学与实景体验交融的育人体系。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工作负责人指出:“兰州战役纪念馆这种‘场馆即课堂、文物即教材、讲解即教学’的模式,通过构建全程互动、广泛参与、形式生动的沉浸式实践课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让英烈精神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来源:文明兰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