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群报》的创办与影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09:13 1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地方党组织创办的刊物,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音》《武汉星期评论》等,在形式上均为周刊或月刊。而《广东群报》则以“日报”形式全年发行。

《广东群报》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地方党组织创办的刊物,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音》《武汉星期评论》等,在形式上均为周刊或月刊。而《广东群报》则以“日报”形式全年发行。

《广东群报》是由广东早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在广州创办。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谭平山、谭植棠等人深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是当时思想活跃、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1920年3月,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政衡》杂志(月刊),公开发表时评、宣传社会革命,积累了一些办刊经验。1920年7月,谭平山、谭植棠等人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广州,分别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高等法政学校谋得教职。彼时的广州,新潮突起、汹涌澎湃,比之过去社会面貌虽有所改观,但政治上仍是一片黑暗。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常常聚议,需建立一个宣传阵地唤起民众,促进局势的发展。为此,他们商定创办一份报纸。

1920年10月20日,《广东群报》在广州创刊,社址选在今广州第七甫100号。该报为日报,初始发行量为每期1000份。创刊之初,谭平山、谭植棠鉴于中国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散漫、自私,缺乏群体观念等陋习,提出要“发展群的本能,铲除群的障碍,巩固群的堡垒,增进群的乐利”,致力于宣扬人类的“群性”,增强群体意识,成立群众团体,以求社会之民主自由平等,故名《广东群报》。在“创刊号”上,该报公开阐明它的立场宗旨:“(一)不谈现在无聊政治,专为宣传新文化的机关。(二)不受任何政党援助,保持自动出版物的精神。”提出“改造社会”的主张,中国“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柱,已呈锈蚀的现象,非向根本上重新改造,旦夕间就会发生栋折梁崩的危险。”“所以,我们的目标,就要先向改造社会那方面进行。”

《广东群报》的创办也得到了陈独秀的支持。谭平山等人在筹办《广东群报》时,专门去信征求陈独秀的意见。陈独秀复信表示:“广东和广州……在历史上是革命的策源地,曾多次起过先驱作用,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而今更应顺应历史潮流,发挥更大作用。”《广东群报》即将问世时,陈独秀以极大热情表示支持,来信恭贺,并望能继承历史传统,激流勇进,以为民先驱的精神,肩负开发民智的重任,扫除旧社会一切陈规陋俗,决不能随波逐流,做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资本家之应声虫。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广州青年》一文,希望他们做“贫苦劳动者底朋友,勿为官僚资本家佣奴”。

初期的《广东群报》,辟有“世界要闻”“国内要闻”“时评”等栏目,谭平山、谭植棠和谭天度等人积极撰文发表《对于新文化宣传的我见》《广东新文化事业之前途》《怎样才能够发展人类的群性?》等,宣传科学和民主,报道劳工运动新闻与社会现实生活,介绍世界新闻和苏俄消息等。由于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也登载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如区声白等人的文章和译文。但是,它大量的篇幅还是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文章为主,针砭时弊,提出改革教育、改造报业、整顿社会不良风气等方法和途径,这些对启发民智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广东党组织创建前,《广东群报》已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做了舆论准备。

1921年春,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广东群报》被明确为广东党组织的机关报。此后,该报以清新活泼的内容,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很快成了一张颇有影响的报纸。

《广东群报》成为广东党组织的机关报后,为促进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舆论宣传作用。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广东党组织的机关报,摒除了创刊初期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并从原来宣传“群性”论转到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据统计,《广东群报》共刊登理论文章70余篇,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51篇。该报设置马克思研究、俄国研究……留法通讯、工人消息等专栏,以大篇幅版面刊登介绍马克思、列宁生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译著,大量转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上的文章,以及列宁的一些演说和著作。此外,《广东群报》还以显要位置大量刊登或转载了陈独秀、李大钊、谭平山、瞿秋白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文章。比如,1921年7月转载了瞿秋白发表在北京《晨报》的《共产主义之人间化》。1922年3月,刊登了李大钊在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的讲演词《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二是指导工人运动。《广东群报》特别注重对工人运动的报道和指导,发表过不少关于劳工调查和工会问题的文章。据统计,《广东群报》共刊登工人阶级及工人运动新闻消息近千条,其中专题文章40余篇。1921年5月1日《广东群报》出版的“劳动节增刊”共发表17篇文章,包括陈独秀的《五一节底意义》、谭平山的《万国庆祝声中我们中国劳动界的鏖战声》、谭植棠的《这是我们劳动界应当信守的》和冯菊坡的《工业联合与职业联合》等。其中《广州一年来之劳工运动》一文,列举了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4月间,广州市成立的工会总数、工人罢工总数(计全市一年共有32个工会成立,罢工8次)。通过这些鲜活的事实不断启发工人们的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积极条件。

《广东群报》的问世,深受知识青年和工人群众的欢迎,让他们从苦闷和受压迫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当时《新青年》杂志对该报评价甚高,称《广东群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广东群报》一直出版至1922年夏,因陈炯明兵变而被迫停刊。《广东群报》虽然仅开办两年有余,但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早期传播的进程,在广东革命史上留下深刻印记。(邱会生

来源:文史e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