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 就近就业有温度 党建引领促增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09:07 1

摘要: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龙朋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组织化、专业化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通过搭建就业供需“桥梁”、因地制宜扩容“蓄水池”等方式,为“家门口”就业注入新活力

龙朋镇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就近就业有温度 党建引领促增收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龙朋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组织化、专业化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通过搭建就业供需“桥梁”、因地制宜扩容“蓄水池”等方式,为“家门口”就业注入新活力,助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01

培育增量,盘活资源培植沃土“招小商”

龙朋镇党委、政府多次“寻出路、引商资”,在充分发掘本地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引进企业,让更多群众不出远门就能有事做、有钱赚。

在镇党委、政府的动员下,通过讲解政策、提供服务等方式,龙朋籍企业家石琼玉女士解除后顾之忧,成立云南西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800余万元在龙朋建设工厂。

石琼玉女士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坚持对本地群众、家庭妇女进行彝族刺绣、非遗刺绣、苏绣等技艺的公益性传承教学工作。投资办厂以来帮助妇女从事手工艺在家灵活就业、创业,累计培训380余人次,带动500余名绣娘就业,让她们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挣着钱,养着家”的梦想。

采访中,大乌兄村绣娘董庆玲告诉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绣制我们彝族的特色服饰早已习以为常,之前都是给自己和家人绣了平日穿,现在公司的人找我们帮他们刺绣,都是我们日常做的款式,早已得心应手,还不用到工厂去上班,在家里绣好,他们会来收,不仅可以干点家里的活,还能赚外快,直接实现两份收入,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呢。”

02

精准服务,搭建就业供需“桥梁”

为有效破解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的双重困境。龙朋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石屏县邦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党组织+公司”的运营模式,一头连着企业,对用工企业招聘岗位的名称、人数、薪资待遇以及岗位要求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一头连着群众,深入摸排,通过实名登记掌握本地务工群众、返乡劳动力等基本情况,通过社区牵线搭桥,搭建“务工桥梁”,实现家门口务工。

龙朋社区通过搭建供需平台,强化就业服务,为求职者与用工企业搭起“暖心桥”。截至2025年2月底,已成功助力1000余人就业。

03

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扩容就业“蓄水池”

龙朋镇依托集镇优势,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圈”,通过盘活资源,扩容升级,实现家门口务工集约化、规模化,积极探索“家门口务工园区”新模式。

龙朋镇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坐落于龙朋集镇北边,原先此处是一片荒地,搁置多年。龙朋镇党委、政府锚定目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龙昇富村经济发展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盘活存量、培育增量等方式,让这个荒废已久的市场重新焕发活力。

一是“招小商”盘活存量,目前,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出租铺面3家,吸引企业9个,实现300余人就业;二是培育民营企业实现增量,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依托龙朋“巴窝米”本土特色,在园区内成立云南渡兮园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规模化生产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该公司已招募本地员工30余名。

下一步,龙朋镇将继续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让更多人在龙朋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来源:魅力石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