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需求虽有回暖 价格欲涨还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8:38 1

摘要:进入9月份,国内大米市场需求虽有所回暖,但受新稻上市增加、大米进口持续冲击、南方天气依旧炎热和国内物价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稻米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短期价格上涨乏力,总体呈稳中小幅波动走势。

进入9月份,国内大米市场需求虽有所回暖,但受新稻上市增加、大米进口持续冲击、南方天气依旧炎热和国内物价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稻米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短期价格上涨乏力,总体呈稳中小幅波动走势。

物价指数低位徘徊 大米市场上涨乏力

学校开学后,中秋国庆“双节”也将很快到来,大米走货有所加快。由于今年中秋较上年延后约一个月,经销商节日备货较上年有所延缓,大米需求提振也不如上年同期。而新稻收获较上年有所提前,批量上市在即,市场供应同比更加宽松。

同时,当前国内物价整体持续低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5年1月至8月平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上涨0.2%。食品中,粮食价格下降1.2%,食用油价格下降1.9%。由于当前物价走势低迷,市场看涨信心明显不足,市场主体备货谨慎,稻米市场整体表现依旧较弱。

9月9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9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绥化圆粒粳稻2680元/吨,持平,长粒粳稻2940元/吨,下跌20元/吨;龙江县圆粒粳稻2720元/吨,长粒粳稻2980元/吨,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500元/吨,周环比下跌10元/吨。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607元/吨,下跌1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44元/吨,持平;“丰两优”中晚籼稻收购价261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00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均持平。

江西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4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2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6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4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广东东莞常平市场湖北产优质晚籼米批发均价4990元/吨,江苏产优质杂交晚籼米4410元/吨,黑龙江产普通粳米4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拍卖成交有所回暖 总体继续保持清淡

由于中晚稻上市高峰将临,按照惯例,今年政策性中晚稻拍卖将暂停交易,本周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有所回暖。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9日投放2020年至2024年产稻谷60.1万吨,实际成交2.29万吨,周环比增加1.87万吨;成交率3.8%,成交均为黑龙江省粳稻。本周托市稻谷成交环比虽有好转,但总体仍较清淡。

4月1日至9月9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投放1464万吨,实际成交147.3万吨,较上年大增128万吨。分品种看,粳稻成交143.5万吨,占比97.4%;中晚籼稻成交3.8万吨,占比约2.6%;早籼稻全部流拍。

早稻收购同比大增 中稻上市面临压力

进入9月中旬,随着各地储备库轮换陆续结束,早稻旺季收购也逐渐进入尾声,收购进度同比偏快。截至8月31日,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早籼稻1059万吨。

截至9月5日,江西省累计收购新季早稻401.5万吨,同比增加78万吨,比上年旺季结束时的累计收购量高5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28.5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比上年旺季期间累计收购量高37.5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39万吨。

截至8月31日,湖南省累计收购早稻137.8万吨,同比增加24.6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70.3万吨,同比增加16.8万吨);广东省累计收购新季早稻50.8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较上年旺季期间早稻收购量高13.9万吨。

进入9月中旬以后,部分粮库补库任务已基本完成,早稻收购力度开始减弱,收购价格也相对较弱。9月8日,江西九江常规早稻收购价2560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下跌160元/吨;湖南常德加工企业圆粒早稻收购价2600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下跌240元/吨;湖北全省早稻收购均价2635元/吨,周环比下跌3元/吨,同比下跌104元/吨。但受最低收购价托底,早稻价格难以大幅下跌,后期弱势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当前中晚稻长势良好,播种以来,全国一季稻和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等级均为适宜。只要后期不出现恶劣天气,中晚稻实现丰收的可能性较大。

今年南方地区气温较高,早熟中稻成熟加快,零星上市有所增加,目前上市的稻谷质量较前期有所提升,抽样米质也好于上年同期,但新稻收购价格提升缓慢,市场主流价格尚未成型。东北地区由于积温偏高,近期青粒稻谷也开始少量上市。目前湖北早熟中稻收购价为1.22~1.29元/斤,出米率60%~65%,同比偏低;黑龙江等地割青“绥粳18”稻谷收购参考价1.30~1.45元/斤,水分在25%~30%之间。

当前大米需求恢复缓慢,新稻上市节奏逐渐加快,供应压力有逐渐增大之势。虽然国家年初就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美联储利率持续维持高位,导致国内市场物价走势低迷,市场主体信心不足。

预计短期国内稻米市场走势仍将维持弱势稳定,新稻集中上市后,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随着托市收购启动,新稻价格运行区间也基本确立。9月份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大,预计后期国内物价有望温和上涨,稻米市场有望跟随物价指数逐步回稳,新稻市场或呈前低后高走势。

大米出口竞争激烈 国际米价小幅回落

因菲律宾今年大米增产,自9月1日起已开始实施为期60天的进口禁令。印度国内大米库存高企,出口大米意愿较强。越南大米出口势头强劲,1月至8月大米出口量639万吨,同比增长4%。由于大米出口国之间竞争激烈,国际大米价格继续呈探底之势。

上周,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报价372美元/吨,周环比上涨2美元/吨,同比下跌226美元/吨;越南大米381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0美元/吨,同比下跌194美元/吨;印度大米378美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下跌207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49美元/吨,周环比下跌6美元/吨,同比下跌191美元/吨。预计后期国际大米价格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9月5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82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理论到港完税成本3104元/吨,国内外价差716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120元/吨,价差700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370元/吨,价差450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2877元/吨,价差943元/吨。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后期国内大米进口动力依旧强劲。‍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