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天柱县高酿镇高酿村的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将稻穗卷入“腹中”脱粒,一举实现颗粒归仓;在开阳县高寨乡的高粱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红彤彤的高粱穗俏立枝头,颗粒饱满;在织金县化起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玉米饱满成熟,繁忙的秋收工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天柱县高酿镇高酿村的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将稻穗卷入“腹中”脱粒,一举实现颗粒归仓;在开阳县高寨乡的高粱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红彤彤的高粱穗俏立枝头,颗粒饱满;在织金县化起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玉米饱满成熟,繁忙的秋收工作已经拉开序幕…………
连日来,金色的画卷装扮和美乡村,稻浪涌金、瓜果飘香,忙碌的身影穿梭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洋溢贵州大地。
天道酬勤,不负耕耘。今年以来,贵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公布贵州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扛稳粮食安全大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粮食安全扛肩上
秋风又起,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廖家屯坝区,远望千亩连片的复合种植基地,犹如一幅精心织就的金黄色锦缎。秋风拂过,玉米植株依然挺立,叶片虽已泛黄却依旧舒展,在凉风中簌簌作响。玉米秆下,大豆苗渐渐豆荚饱满,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斑驳的褐黄地毯。
8月28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邀请中国农科院、贵州省农科院、安顺市农科所等专家到石阡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临田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抽取代表性地块进行机械化实收测产,实测面积10.56亩,大豆平均亩产125.74公斤,是目前我省测下来的最高产量,同时,玉米也达到平均亩产677.44公斤,实现了玉米和大豆的双增产。
农民杨秀富正好走到田埂上,查看他家种植的玉米和大豆苗的长势。“这样‘一地双收’的套种好,一亩地能多找2000多块钱。”他是种田的老把式了,和专家交谈时不断感慨:“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要讲科学了。”
贵州各地的丰收好消息连日来不断涌现,这与近年来我省牢牢扛起粮食安全大旗密不可分。2024年,贵州一产增加值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4100万亩、产量超11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坝区保主粮、山区扩优势、豆薯进林间……
贵州全省上下将落实粮食安全生产任务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在贵阳贵安首个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落户高峰镇龙宝村后,1100亩的稻田联结起213户农户,由文何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耕种经营,努力在优种、农业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上作出示范。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强力带动下,惠农政策激发种粮户内生动力,各级农技人员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因地制宜优化集成,灵活多样的高产示范样板田在广袤田野上“比武”,等待秋收时节大放异彩。
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机跟上,良技用上。今年以来,贵州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耕”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更多农民因此受益。
在“旱能灌、水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适合山地耕作的农机自由驰骋,解放农民双手,让良种、良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生根发芽。
“今年,我省将着力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四大工程”,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粮油生产任务,力争粮食单产提升2%左右。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升80万亩蔬菜基地和2800个生猪规模场生产能力,布局生产季节性缺口农产品,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实施肉牛奖补,确保稳产保供。”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倚特色而立 向高效而行
在黔东南州岑巩县苗落村,一片片整齐的茶园沿着山势蜿蜒而上,翠绿的茶叶折射着致富的希望;在剑河县南寨镇柳寨村,村民们种植的中药材威灵仙,通过“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壮大。当地不仅实现了中药材技术标准化、销售订单化,更让小小威灵仙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良方”;在安顺,关岭牛产业通过“建、养、管、销”环节,打造产业升级版,2024年,全市肉牛存栏38.83万头,肉牛出栏13.07万头,肉牛综合产值41.41亿元,示范带动4.93万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促进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近日,“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活动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贵州黄牛、威宁苦荞、特色蔬菜、非遗火腿、辣椒和天麻等一批具有贵州高原特色的农产品集体亮相,全面展示“贵品”全产业链成果,吸引沪上餐饮、商超、资本方及科研机构的关注。
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群众增收的景象,正在贵州88个县(市、区)次第绽放。从黔北辣椒红遍全国到刺梨饮品走向世界,从“跑山猪”跑出产业链到“数字农场”赋能传统农业,贵州特色产业正以创新姿态挑起联农带农的“金扁担”,真正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今年,我省将把品种品质品牌作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走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抓品种培优,加快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新品种选育和优势品种提纯复壮,开展关岭牛、思南牛等贵州肉牛品种培优研究,推进省种公牛、保种场和育种场建设,力争畜禽自育品种实现零的突破。抓品质提升,加强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升科学种养水平,推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农产品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以标准保证品质。抓品牌建设,持续培育遵义朝天椒、关岭黄牛、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修文猕猴桃、三穗鸭、麻江蓝莓、大方天麻、雷山银球茶、黔北麻羊10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贵”字号农业品牌。
“两清两改两治理”打造和美乡村
初秋,云贵高原山河丰盈,草木繁茂。
清晨,越过河,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白墙青瓦、院坝整洁,村民们的幸福日子如正热烈绽放的三角梅一样火红;
正午,跨进山,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村民们分工协作,将一车车蔬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傍晚,走进村,榕江用一场场“村超”,让世人记住榕江乃至贵州的多彩风情,也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夕阳西下,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村民李奶奶在刚清理整治好的小菜园里摘着新鲜的豆角。不远处,改造后的无害化厕所洁净便利,集中圈养的鸡舍闻不到异味,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灌溉,滋养着菜园。隔壁村民杨德昌推开新换的铝合金门窗,拿起扫帚,习惯性地清扫着院坝——这个曾经堆满农具杂物的角落,如今整洁得能映出屋檐的影子。这是贵州“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中,千千万万家庭悄然蜕变的缩影。千千万万个卫生家庭组成了一幅幅生态宜居的贵州乡村画卷。
各地的生动实践,离不开总体工作的强力支撑和系统推进。2025年,贵州省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省里细化专项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组织200余名市县骨干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同时,创新采用暗访调研与季度专题片曝光相结合的方式,让问题无处遁形,整改及时有力。
从残垣断壁到整洁街巷,从蚊蝇滋生的旱厕到洁净卫生的新厕,从污水横流到清流潺潺,从垃圾围村到分类归位……贵州的“两清两改两治理”,清掉的是陈年积弊,改出的是现代文明,治理出的是绿水青山。它正以最贴近土地、最贴近人心的方式,重塑着黔中大地的乡村肌理,提升着数百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与尊严,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最温暖、最坚实的民生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编辑 张云开
二审 刘悦
三审 刘皓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