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诉讼成为大众解决纠纷的主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上指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近年来,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诉讼成为大众解决纠纷的主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上指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房山区委、区政府高位推进、先行先试,主动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和社会资源,积极发挥现代科技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防范于未诉,化解在基层,为助推“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努力形成诉源治理合力
做强多元调解。2017年,中央和市委发出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的号召,房山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进一步整合全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力量,吸纳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水务、体育等18个行政部门和建筑工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旅游、医疗等14个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调解委员会深度参与,探索建立“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有效提高多元调解工作质效。
建立长效机制。2019年以区委名义制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成为全市首个区级诉源治理规范性文件,为高位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建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调解组织、基层自治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并纳入年度平安房山建设考核内容,有效调动了齐抓共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合资源力量。针对非诉讼解纷力量与司法审判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2021年5月,房山区选取总面积5800平方米新址,推动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与区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两中心”从场所到机制无缝衔接,推动辖区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相关行政部门、检察服务e站、律师等非诉解纷资源全部入驻,建立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实体化平台,形成了“区委统筹领导、非诉机制挺前、司法确认保障、法院裁判终局”的房山特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截至2023年5月底,“两中心”累计处理矛盾纠纷36264件,其中非诉化解12752件,占比35.16%,诉讼程序中以调解、和解等方式实质性化解12375件,其余11137件均以裁决方式得到快速化解。同时加大批量案件全程治理力度,化解社区治理类纠纷2938件,其中诉前化解2644件,判决比例降至3.6%。
前移解纷关口
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防控
启动“无诉讼村居”创建工作。以青龙湖镇马家沟村为试点,建立健全纠纷导回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周边10多个案件量较大的村拓展为“无诉讼村朋友圈”开展共建,涉诉率与创建前相比降幅32%,典型事迹《山里的信号---满格》在《法治日报》及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导。
拓展“环十五公里诉讼服务圈”。积极融入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全区设立3个社区法庭、2个特色法庭、38个法官工作站,方便群众就近诉讼,将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当地。
▲吕少罕法官与村“法律明白人”一起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调解
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以巡回审判、法治讲堂、普法巴士等多种形式,开展定制式、流动式、浸润式精准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优先选择非诉解纷方式,累计开展“普法巴士”427次,发布官方微信1189条。
统筹解纷资源
推动矛盾纠纷非诉化解
加强调解指导与司法保障。建立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推动“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截至2023年5月底,共对8756件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带动2万余件矛盾纠纷在诉讼渠道外化解。
▲完成全国首例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
强化府院联动。参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规划及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治理,推动对辖区重大项目相关问题事前法律论证,更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减少行政机关诉讼风险;就审判中发现的行业治理等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倒逼行业源头治理。
创新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完成全国首例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第三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政府类),累计确认消费领域调解协议300件,带动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完成全国首批劳动领域纠纷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为21名职工追讨工资260余万元,法官工作站在全市首次入驻行政机关,成为劳动仲裁、司法裁判之外的第三条劳务纠纷化解新途径。
▲房山法院完成首批劳动领域纠纷行政调解协议 “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
主动对接“接诉即办”平台。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对接区12345接诉即办平台,累计办理诉源治理工单1086个,满意率100%,对群众诉求集中的重点行业、乡镇发放风险预警提示单70余份,推动实现了矛盾化解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结合,最大限度地防范于未诉、化解在基层。
运用科技手段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云”平台
推动风险评估终端进基层。在人口密集社区和发展成熟的调解组织配备风险评估终端,对 15 类常见民事纠纷提供法律咨询、诉讼风险提示,群众可免费获取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全面了解诉讼风险和诉讼费用,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解纷方式。
▲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
加强线上非接触式诉讼服务。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北京”开展网上非接触式诉讼活动,自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在线调解6400余件次,开展线上立案42724件、线上开庭81216次,新增4条专线电话解答群众来电咨询4万余人次。
经过全区上下持续不断的努力,诉源治理房山新模式初步形成,做到了为群众解忧、为发展护航、为稳定聚力,为平安房山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 区法学会
编辑丨李馨亚 刘元贞
审核丨任瑛 赵文斌
来源:房山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