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1%的沙漠区域,供应全国14亿人的用电需求。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中国政府对未来清洁能源的明确规划。2022年国家发改委郑重对外宣布,要在遥远的西北荒漠上,去建设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风电光伏基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用1%的沙漠区域,供应全国14亿人的用电需求。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中国政府对未来清洁能源的明确规划。2022年国家发改委郑重对外宣布,要在遥远的西北荒漠上,去建设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风电光伏基地。
4.2万亿千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发电量的总和,堪称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站。政策制定后,三峡集团立刻斥资800亿元,在素有“死亡之海”称号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开工建设新能源基地。
如今三年过去,中国的光伏长城建设到了哪个阶段?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究竟为我国带来了什么好处?
库布齐沙漠位于中国北疆,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素有死亡之海的称号。该沙漠距离北京仅700多千米,是近几年北京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
沙漠和戈壁地区环境恶劣,降雨稀缺,但优点是光照资源丰富,是建设光伏站的绝佳之地。2022年首个获国家批准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此地,所采用的“光伏+治沙”模式,也将为全球沙漠发展治理提供一条全新可借鉴之路。
三峡蒙能公司是该项目的总承建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为797亿元,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共1200万千瓦,另有配套煤电400万千瓦。
投用后,预计每年能对外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其中50%都是清洁能源,新能源利用率高达90%。该项目预计每年能减少国家用煤6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994万吨。
走进库布齐沙漠中北部的新能源基地,我们能看到错落有致的光伏板正在源源不断的将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这处小基地于2022年底开工,目前一二期共2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已完成并网发电。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年发电量高达41亿千瓦时,年均减排319万吨,约等于60万辆小汽车的排放量。
光伏发电站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用电需求,还有效稳固了当地的防沙治理。光伏板下,昔日寸草不生的黄沙竟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原理在于光伏板下能完全覆盖沙地,降低地表的温度和蒸发量,有助于当地绿色作物的生长和种植。
这座千瓦级大基地的总光伏治沙面积达23万亩,建成后,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率从7%跃升到去年的40%,预计今年底将进一步达50%。而鄂尔多斯市的水土流失面积,相较于30年前也减少了570万亩,过去十年内减少黄土流失3亿吨。
专家望着光伏板下的绿荫欣慰表示:现如今当地不但没有沙尘暴了,就连降雨量都肉眼见长,无人机大规模撒下的种子成活率高的出奇,杨紫、柠条、沙棘、四翅滨藜等植物都生长的十分茂盛,这就是成绩啊。
中国光伏建设提交的满意答卷,甚至引起了美国NASA的高度注意。今年初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一组卫星照片,是库布齐沙漠2017年和2024年的图像对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2017年还是荒凉无际的库布齐沙漠,到了2024年却变成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基地。NASA对此大为震惊,感慨道:巨大广阔的光伏装置重塑了当地的沙漠景观,同时展现了中国建设新能源强国的壮志雄心。
2024年3月鄂尔多斯市政府经规划后对外表示,除去所有在建完工和规模的新能源基地,目前本市仍有2.4亿千瓦的新能源开发潜力,其中光伏清洁能源至少还能开发2亿千瓦,仅库布齐沙漠地区就尚存1.4亿千瓦的新能源开发潜力。
走出库布齐沙漠,我们更能看到中国光伏产业的卓越进步。内蒙古包头市,享有“世界绿色硅都”之美誉,现有上下游光伏企业70余家,可生产硅料、拉棒、切片、组件在内的全部配件。
腾格里沙漠东南部,一座2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如今已经投产。该项目覆盖面积5.38万亩,每年发电量能满足130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光伏在解决了用电需求的同时,还滋养了植物生长环境。走进现场能肉眼看到,光伏板下的野生植物已经张到了一米多高。
再来到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当地年均日照时长3000个小时,沙土化面积占比98.5%,属于典型的半荒漠化草地。2012年国家经过统筹规划,决定在当地正式开建塔拉滩太阳能光伏站,如今13年过去工程总面积已经达到609.6平方千米。
每年塔拉滩生产的清洁电能除了就地消纳外,还会通过高原线路输送到全国东部地区。截止2024年,塔拉滩已经向中国东部地区累计输电500亿千瓦时,平均每年减排二氧化碳7000万吨以上。最典型的工程就是青海到河南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全场1587千米,让青藏高原的清洁电力直送中原大地。
颇有意思的是,塔拉滩光伏站由于改善生态效果太好,光伏板下的草长得过于茂盛,竟然影响到了光伏发电效果。结果每年冬天当地只能动用大量人工手动割草,后来专家灵机一动,号召周边牧民大范围养“光伏羊”。这条妙计,一来能提升畜牧业经济,二来能消除火灾隐患,三来还能解决光伏发电受阻问题,可谓一举三得。
截止去年6月,中国光伏项目的总装机容量为38.68万兆瓦,占到全球总量的51%,是世界第一光伏大国。而美国则以7万兆瓦的成绩位居第二。同时NASA指出,中国过去八年内,每年光伏能力都会激增4万兆瓦,增速可谓引领全球。
鲜为人知的是,光伏不仅对清洁能源发展和防沙治理大有裨益,甚至对AI发展也具有巨大作用。AI作为当季科技时代的宠儿,在模型训练和推理两大环节的耗电量十分惊人。以 GPT-3 大模型举例,其训练的耗电总量高达1280兆千瓦时,也就是128万度电,足以让6400个家庭使用一月。
并且随着AI的持续进步,所需的耗电量也会不断加大,到明年全球数据中心的单日耗电量起码要达到1.05万亿千瓦时。如此庞大的电力需求,无疑给全球电力系统出具了一道难题,而光伏发电就是最完美的答案。
而对于光伏产业而言,AI也同样会为行业开启一个全新时代。传统光伏站运行期间,各设备的协同性普遍较差,信息不畅效率偏低。但若是AI深度介入,对光伏设备的运行统筹进行分析调控,必然能做到精准预测其性能变化,调控掌握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让光伏站的发电效率拉到最大。
今年6于,中国政府再度印发关于沙漠光伏治理的具体规划,提出在2030年之前,要新增2.53亿千瓦的光伏装机量,再治理土地1010万亩。相信这个短期规划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不是难题,也相信中国光伏产业能走的更快更远。
信息来源:
新华网:沙漠里种出“光伏长城” 中国防沙治沙有新办法
新华网:“光伏长城”让“死亡之海”变能源绿洲
上海证券报:实探库布其沙漠里的“光伏长城”——鄂尔多斯新能源发展观察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