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枪轰战象,火箭炮虐欧洲!教科书不敢写的超神火器王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7:05 4

摘要:今天聊得应该是全世界最强的火器王国了,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部队!欧洲人还在穿铠甲用长矛互捅的时候,他们已经用机关枪和火箭炮轰人了。

今天聊得应该是全世界最强的火器王国了,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部队!欧洲人还在穿铠甲用长矛互捅的时候,他们已经用机关枪和火箭炮轰人了。

不仅如此,这个王朝曾经和西方殖民列强至少打了十场战争,结果场场获胜,无一败绩。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往往被一笔带过。

几百年来,我们以为是西方人发明了现代火器,但是,真相绝对让你震惊!这个王朝不仅发明了机关枪、火箭炮、地雷,甚至还有古代版的坦克!

没错,今天我要讲的就是那个曾经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抖的——大明火器王朝!

1388年云南德宏,几百头战象披着铁甲,象牙绑着长刀,轰隆隆冲向明军!

每头象都两层楼高,踩得大地都在颤!当时麓川土司思任法造反,朱元璋派义子沐英去平叛!关键时刻,麓川王思伦直接搬出了战象军团。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房子一样大的巨兽,全身武装,眼睛血红,象奴骑在上面挥舞着弯刀,整个部队就像钢铁洪流一样碾压过来!

明军会被吓跑吗?当然不!

沐英直接命令火器营掀开伪装油布,三千支七尺长的青铜火器一字排开!

当战象距离明军还有三百步时,火器部队爆出了上千道红色火舌,硫磺硝烟裹着铅弹,战象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飞溅,惨叫声震天!

受伤了的大象直接发了疯,掉头就把自己人当酸菜一样踩!整个战场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火器部队的实战应用!

更让朱元璋看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于是,明朝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这支军队的配置有多恐怖?

每队55人,其中火铳手33人,分为三组轮流射击,实现了"枪不绝声,对无坚阵"的轮番射击效果。牌手在前举盾防御,长刀手防止侧面冲击,配药手专门分发火药,整个体系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瓦剌侵犯明朝边境,朱棣领兵亲征,双方在忽兰忽失温展开决战。

当时,瓦剌军骑兵3万,兵分三路,据守山岭。朱棣派人叫阵,诱敌出击。当瓦剌骑兵冲锋至射程内,神机营火铳齐射,当场毙敌数百人!

《明实录》记载:"上麾安远侯柳升等发神机铳炮,毙贼数百人,亲率铁骑击之,虏败而却。"

这时候明军的战术配合就体现出来了。神机营向两翼迅速后撤,朱棣率领后军骑兵迎战进攻受挫的瓦剌军。在混战中,神机营再对射程内的瓦剌军展开攻击,造成重大伤亡。

最后,朱棣亲自率领骑兵发起冲击,击溃瓦剌军,杀其王子十余人,斩首数千级。

到了明朝中后期,火器的配备率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洪武时期规定军中每百人要有十人使用火器,到了成化年间每五十五人中就有十人。

嘉靖年间,戚家军的火器配备率几乎达到全军的一半。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明朝仅向广宁一处,就发放了轻、重型火器共42974件,配备比例过半。

茅元仪的《武备志》里记录了:明代火器二百余种,针对不同类型的敌人和作战环境,明军都有足以应敌的火器。

接下来咱们简单过一下颠覆你认知的明朝火器啊!

迅雷铳,明代版的机关枪!

最多能装18根枪管,外面套个罩子像琵琶,发射完还能当冷兵器用,最多28发连射。

五雷神机,最早的左轮手枪!戚继光在北方防卫蒙古时发明的,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型号,射程180米,两人一组操作,一人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

一窝蜂,明代时的火箭炮!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

还有偏厢车,明代版的坦克!

戚继光在蓟州搞的,每辆战车配2门机炮、4支鸟铳、4个火箭手,平均12个士兵就有一门火炮配置。临战时火枪轮番射击,抛开损耗的话,能整天不停!

不止这些哈,还有什么剑枪、千里铳,虎蹲炮、旋风炮、大将军炮、威远炮、神机箭、火弩流星箭、地雷、水雷,等等等等,多到数不清。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火器多是多没错,那么战斗力和战绩如何呢?

1521年屯门海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通过策反葡萄牙船上的华人水手,获得了佛朗机炮设计图,仿制出射程800米的改进型火炮!最终,明军以新式佛朗机炮击沉1艘葡舰,俘获2艘。

不仅如此,开头咱们说的明朝时期曾经至少有十次针对西方殖民帝国的战争。包含南明郑成功时期),其中葡萄牙4场,荷兰5场,英国1场、场场皆为明朝胜!

那时候明军的火器配备到什么样的地步?

举个例子:那时候戚继光的车骑营编制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炮8门,战车128辆,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这种装备密度在当时绝对是世界第一!

1626年宁远之战更是明军火器的高光时刻。袁崇焕用11门红夷大炮重创努尔哈赤,《明季北略》记载:"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

袁崇焕的炮术手册精确到"装药1斤4两,仰角34度",这种数学化战争思维在当时领先全球!通过精确的弹道计算和火药配比,明军火炮的命中率和威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正统十四年北京保卫战中,明军虽然多为紧急征调的各地备军及土木堡之役的溃逃残兵,但依靠密集的火力重创瓦剌大军。

西直门守军用火枪火炮助战,击退敌军。夜间明军主动出击,"大炮击其营,死者万人"。

明朝火器的强悍还体现在种类的丰富和应用的广泛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敌人和作战环境,明军都有足以应敌的火器。海战有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陆战有虎蹲炮和三眼铳,攻城有震天雷和万人敌,防守有猛火油柜和一窝蜂。

从麓川象兵之战到屯门海战,从神机营的建立到宁远大捷,明朝火器不仅在技术上领先世界,更在实战中屡建奇功。

当欧洲还在摸索火器技术的时候,明朝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火器工业体系,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装备和最丰富的实战经验。

那么最最重要的问题又来了:这么牛的火器帝国为啥最后还是逐渐衰落?

三、衰落的原因

这么说吧,那时候的明王朝就像一个拿着智能手机的原始部落,硬件领先,但组织体系完全跟不上。

当时明朝表面上火器造价不高,但实际市场价格往往是官方定价的一倍以上。

到了明末,广东、福建有了发达的金属冶炼产业,官方的火器生产和储存管理已经一塌糊涂,北京的王恭厂、盔甲厂这些军器生产机构,反而变成了储存南方火器和火药的仓库,结果在明末发生了好几次大爆炸。

天启年间王恭厂那次大爆炸(很多人称他为天启大爆炸)有研究也是因为火药仓库爆炸导致的,这场爆炸把大量沉重的门窗木料都炸飞到皇宫里了,爆炸声还吓死了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皇子,爆炸现场形成了一个深2丈多的大坑。

不过啊,由于那场爆炸威力实在太大,得有两三百万斤黑火药的能量释放,所以究竟是不是因为火药存储事故,历史目前无法考究,只能说算是疑似。

另一方面,那个时期的明军素质也下降得厉害。

本来应该是精锐的,但是作战时却是一个个"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拿到火器的士兵缺乏训练,往往看到点烟尘就盲目射击,一个人开枪后整队人马上把子弹胡乱打光。

到了清朝,那彻底完了,清政府直接一纸文书,就让整个中国的火器落后于西方。

封建制度"人治"的局限性,儒家思想对技术创新的束缚,帝国财政状况的恶化,以及把科学技术当作"奇淫技巧"的观念,导致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技术人员完全脱节。

反观那时期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洗礼,人们敢于挑战新事物,研究新发明,乐于接受和传播新知识。在这种氛围推动下,整个欧洲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史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技术领先只是暂时的。

制度创新才是持久的动力,不是技术决定文明的走向,而是文明决定技术的最终命运。

那个曾经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抖的火器帝国,最终消失在了历史中。

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比任何硝烟都要持久。

参考资料:

定边之战沐英是怎么以少胜多的?敌人的火器和战象怎么破?-趣历史网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明实录全文原文及译文-识典古籍

明代火器和火药技术的发展 - 中国国防报 - 中国军网

来源:十厂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