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6日,某直播平台一则“月入两万”的14岁女孩账号引发热议。她的母亲以“读书不如赚钱”为由,连续请假300天让孩子全职直播,甚至默许擦边内容引流。当教育向流量低头,这场荒诞闹剧背后,是千万未成年人被资本和家庭联手推向深渊的现实。
2025年4月6日,某直播平台一则“月入两万”的14岁女孩账号引发热议。她的母亲以“读书不如赚钱”为由,连续请假300天让孩子全职直播,甚至默许擦边内容引流。当教育向流量低头,这场荒诞闹剧背后,是千万未成年人被资本和家庭联手推向深渊的现实。
镜头前浓妆艳抹的少女,评论区“不想读书”的刷屏留言,折射出触目惊心的行业趋势。据统计,2024年未成年主播数量同比激增47%,其中超六成由家长主导运营。某机构调研显示,34%的“啃小族”家长认为“孩子能红几年,不赚就亏了”,而义务教育沦为随时可弃的“备选项”。
当本该握笔的手举起补光灯,擦边、扮丑、剧本炒作已成流量密码。心理学专家指出,过早接触功利性表演会导致青少年形成“金钱至上”认知,某案例中12岁男孩因打赏分成与父母对簿公堂,嘶吼“我是摇钱树凭什么分钱”。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劳动时长、收入分配等仍存监管盲区。
面对这场“童年掠夺战”,浙江某中学推出的“反网红主题班会”登上热搜:学生们模拟直播翻车、粉丝流失等场景,用数据拆解“幸存者偏差”。深圳更出现全国首例“强制返校令”,法院对放任孩子辍学直播的父母开出罚单。教育学者呼吁建立“网络童工黑名单”,而某平台已试点“未成年人打赏全额返还”机制。
当流量裹挟童年,是该谴责家长短视,还是质问平台失责?你在直播间刷到过未成年主播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闻,点赞超1000将深度起底“网红培训班”产业链。
来源:一位操碎了心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