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房屋门口挂米筛竟与八仙有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6 22:26 1

摘要:在莆仙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上,搬家被赋予了一个雅致的称谓——“乔迁”。每当一座新屋巍然矗立,家人满怀喜悦地迁入新居,这一盛事在莆仙方言中被亲切地称为“过厝”。为了确保“过厝”顺利吉祥,家人们会提前精心挑选吉日,通常选择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因为在莆仙流传着“初一

在莆仙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上,搬家被赋予了一个雅致的称谓——“乔迁”。每当一座新屋巍然矗立,家人满怀喜悦地迁入新居,这一盛事在莆仙方言中被亲切地称为“过厝”。为了确保“过厝”顺利吉祥,家人们会提前精心挑选吉日,通常选择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因为在莆仙流传着“初一十五不用问路”的民谚,寓意这两日天地祥和、万事顺遂,是开启新生活的绝佳时机。而在“过厝”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楣上悬挂米筛和麻袋,这一独特的习俗不仅为仪式增添了浓厚的传统色彩,更寄托了辟邪驱灾、祈求平安的深切愿望,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而关于挂米筛的习俗,有一个关于八仙的传说故事。

木兰溪村有一钱员外,他中年得子,喜不自胜,为儿子取名“炳便”,寓意如日炳然,前途光明。然而,这独子自出生起便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过分的溺爱让炳便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更是好逸恶劳,整日游手好闲,东荡西游,无所事事。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诫,甚至打骂,却无济于事。村里人见他整日游荡,便给他起了个绰号——“溜仔”,意为如风般无拘无束。

某年某日,溜仔偶然从一本破旧的《杂书》中读到了关于修炼成仙的奇闻异事。书中写道:“世间万物,若能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便可超凡脱俗,羽化登仙。”这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沌的心灵。从此,他整日里异想天开,沉浸在修炼成仙的幻想中,仿佛眼前的世界已不再属于他。他不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而是不遗余力地四处打探仙山琼阁的所在,渴望能得到神仙的指点,早日踏上那逍遥自在的仙途。在他的想象中,成仙后的生活是如此美好:住琼楼玉宇,饮玉液琼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共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溜仔对成仙的渴望愈发炽烈。他走遍山川,寻访古迹,只为找到那一丝仙缘。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听到了一个令他欣喜若狂的消息——三紫山上有仙迹显现。传闻中,那里曾有仙人出没,留下过仙家宝物。溜仔心中激动不已,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修炼成仙,翱翔于九天之上的景象。他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三紫山的旅程。

在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溜仔的心中既有对仙境的无限憧憬,也有对未来的隐隐不安。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怎样的奇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实现那遥不可及的仙梦。

溜仔踏足三紫山,仿佛步入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仙境。眼前,树木葱郁,枝叶如盖,苍劲的树干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绿草如茵,铺展成一片片柔软的绿毯,山花烂漫,五彩斑斓,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陶醉。山间,鸟儿争鸣,其声嘤嘤,宛如天籁之音,与泉水的叮咚声、涧水的潺潺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交响乐,美妙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阳光透过林隙,斑驳陆离地洒在地面上,树影婆娑,光点闪烁,犹如繁星点点,气象万千。五色斑斓的光影与嶙峋的怪石、峥嵘的奇石交相辉映,烟岚雾气缭绕其间,紫气蒸腾,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奇幻的异境。溜仔见此美景,心中欢喜难抑,不禁脱口而出:“此真乃修炼成仙的绝佳之地!”于是,他决定在此潜心修炼,以期有朝一日能羽化登仙。

然而,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溜仔在山中修炼了几十年,渐渐感到心灰意冷,动摇了初衷。他决定下山,想一尝人间烟火,享受一番吃喝之乐。然而,当他回到尘世,才发现自己的躯体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腐烂殆尽,化作了一缕邪魂。他无法再像常人一样进食,只能偷偷潜入村民家中,闻吸食物的气味以解馋。然而,凡是被他闻过的食物,都会迅速变质,村民们不知情,食用了这些变质的食物后,就会生病。

村民们发现了这一诡异现象,开始严加防范,但邪魂神出鬼没,防不胜防。他伺机而动,闻吸食物,村民们叫苦不迭,纷纷声讨,却又无可奈何。溜仔的邪魂在人间游荡,既无法回归仙山,也无法再享人间之乐,只能在无尽的悔恨与痛苦中徘徊。

村民郑旺盛,年方二十,英姿勃发,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正义的火焰。他胸膛中燃烧着为民除害的熊熊怒火,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身背一柄古铜色的长剑,剑鞘上雕刻着古老的符文,仿佛诉说着它曾经的主人如何英勇无畏。郑旺盛昂首挺胸,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出坚定的信念,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大,无所畏惧地迈向三紫山,决心要斩除那困扰村民已久的邪魂。

邪魂闻讯,如同受惊的野兽,慌忙躲进了山间最为阴暗的沟壑,蜷缩在潮湿的角落里,全身颤抖,不敢有丝毫的动静。它那曾经嚣张的气焰此刻荡然无存,只剩下恐惧与绝望。

郑旺盛在三紫山上搜寻良久,却始终未能找到邪魂的踪迹,他的怒气如同被激怒的雄狮,气冲斗牛,愤怒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站在山巅,破口大骂,声音如同五雷轰顶,震撼着山谷,响彻云霄,仿佛连天地都在为他的正义之举而震动。他的挑战之声,如同战鼓擂动,令那躲藏的邪魂更加胆战心惊。

八月初八日,晨曦微露,八仙奉天命前往南海朝拜观音大士。途经莆田,八仙驾云而行,轻踏三紫山之巅,忽闻山间传来阵阵骂声,声如裂帛,刺破云霄。八仙心头皆是一惊,纷纷驻足。三紫山下的村民素以美俗仁风著称,民风淳朴,礼让有加,今日怎会有人如此无礼,言辞激烈?八仙相视一眼,心中疑惑,遂按下云头,落于郑旺盛面前。

郑旺盛见八仙降临,忙上前行礼,神色凝重,将事端一一禀明。邪魂作祟,搅扰百姓安宁,村民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八仙听罢,一时间,八仙陷入了沉思。他们相互对视,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与智慧的光芒。经过一番切商,邪魂虽恶,却未犯仙规,亦未触神明,按天律无法将其诛灭,八仙终于计上心来。他们决定赐给郑旺盛一块辟邪铜镜,叮嘱他务必挂在受害人家门上,以保其平安。这块铜镜蕴含着八仙的法力与祝福,定能震慑邪魂,守护一方安宁。

郑旺盛接过铜镜,感激涕零,连连叩首。八仙见他如此,心中稍安,然时间紧迫,南海之行不可耽搁,遂再次驾云而起,向南海疾驰而去。云霞之间,八仙身影渐行渐远,唯有那铜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为三紫山下的村民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当那面铜镜高悬于东家之时,西家却无端蒙受其害,真可谓“远水难救近火”,令人无奈叹息。郑旺盛心如火烧,日夜难安,茶饭无味,夜半辗转反侧,愁绪如乱麻般缠绕,心中百般煎熬,仿佛有千斤重石压在胸口。为了驱散这无尽的阴霾,郑旺盛召集村民共商对策,众人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将那面铜镜砸成碎片。随后,他们以竹为骨,巧手编织出与铜镜相似的形状,再将那些铜镜碎片镶嵌于竹镜之上,悬挂于家家户户的门楣之上。自此,邪魂恶鬼再也不敢靠近,村中重归安宁,村民的脸上也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岁月如梭,不知多少春秋悄然流逝,那些守护家园的竹镜与铜镜碎片已渐渐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中。然而,人们对平安的祈愿,就像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它都始终顽强地生长着,从未有过丝毫的消散。这种对平安的渴望,早已融入了人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本能。于是,在竹镜和铜镜渐渐远去的日子里,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寄托。他们发现了一种形似竹镜的物品——米筛。米筛,原本只是一种用于筛选谷物的工具,却因其独特的形状和材质,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比竹镜和铜镜更加实用,也更容易获取。人们相信,米筛能够像竹镜和铜镜一样,阻挡邪祟,守护家宅的安宁。于是,他们以形似竹镜、更为实用的米筛取而代之,继续悬挂于门前,以此祈求家宅安宁、邪祟远离。这一做法如春风般迅速吹遍兴化大地,家家户户纷纷效仿,米筛如忠诚的卫士,静静伫立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它们或许并不起眼,却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守护家人的平安与健康。隔绝了外界的不祥与灾祸,为屋内的人们营造出一方安宁祥和的天地。

米筛被人们悬挂于门前。饱含着人们对平安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那小小的米筛,仿佛变成了一个希望的灯塔,在黑暗中为人们指引着方向。让这份对平安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代相传。米筛成为了兴化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作者:郑靖岳

附:作者简介

郑靖岳,作品《木兰溪的传说》(福建木兰溪)由市政府部门、省政府部门选送中央,入围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网共同主办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内,浏览文章参与评论,获《人民日报》奖项。《家风家训家教》获莆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精神文明精神建设办公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家风家训家教”主题征文三等奖。《致敬最可爱的妈祖人》获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联合举办“第六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三等奖。《清正廉洁忠贞直声的袁恺》获鲁山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文联、县作家协会面向社会举办鲁山县首届“清风杯”廉洁故事征文活动二等奖。《清正廉洁尽忠直谏》获运城市纪委监委联合文旅局、运城日报面向社会举办“清廉运城”主题征文三等奖。《鲁山梨花浪漫果灿钱景》获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中共鲁山县董周乡委员会、鲁山县董周乡人民政府、鲁山县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承办2023河南鲁山酥梨文化节全国征文大赛奖。获百年回望一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文大赛银奖,获中国民俗文化二等奖,获“月是故乡明”全国乡情主题诗文大赛三等奖,获《中国当代汉诗精选1000首》银奖,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大赛三等奖,获“中国汉诗”年度新锐诗人奖,获“重庆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四届文学艺术大赛优秀奖。有的作品录入中共莆田市政协《莆田市文史资料》、中共莆田市城厢区宣传部《家园记忆》。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网》《学习强国》《福建地名故事》《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湄洲日报》《莆田晚报》《莆田侨乡时报》等许多媒体平台发表并获奖,亦被百度等众多网站收藏转载。

来源:夏天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