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考生私信我,今年广东部分高校招生遇冷情况突出。物理类某专业组,去年投档线 530 分,今年竟降至 453 分,位次下滑 4.6 万位。省考试院 2025 年春季高考数据显示,个别高职院校投档线低于本科线。这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近不少考生私信我,今年广东部分高校招生遇冷情况突出。物理类某专业组,去年投档线 530 分,今年竟降至 453 分,位次下滑 4.6 万位。省考试院 2025 年春季高考数据显示,个别高职院校投档线低于本科线。这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珠三角高校热度居高不下,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线全省第三。但粤西某高校同一专业组,投档线较去年低 77 分。大城市实习机会多,三四线城市对考生吸引力弱。
传统工科专业失宠,某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组投档线暴跌 12 万位,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持续火热。从教育部 “双一流” 名单看,广东新增 7 所高校中 6 所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领域,选专业需紧跟产业趋势。
物理类考生占比升至 62%,挤压历史类考生竞争空间,某师范院校历史类投档线位次逆升 1.2 万位,物理类部分冷门专业组却无人问津,选科对专业选择及录取概率影响显著。
物理类:可冲刺 “双一流” 高校强基计划,如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组。某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组因报考扎堆,投档线虚高 1.5 万位,最终录取平均分低于预期。
有色弱考生填报化学专业被退档,错过征集志愿。
2024 年有考生只填 6 个 “冲” 志愿,全部滑档后只能复读。
教育部文件表明,2025 年起扩大 “强基计划” 招生规模,新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学科。广东推进 “冲补强” 计划,未来 3 年投入 50 亿元支持 10 所高校建设 “新工科” 专业。考生可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留意 “新增专业” 和 “撤销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信息战,与其紧盯分数线,不如运用三维度模型规划未来。你认为广东高校招生遇冷是偶然还是必然?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瑶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