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晚期胃癌肝转移患者,经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竟完全消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6:18 2

摘要:在我国,胃癌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位居各类癌症前列,而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 “靶器官”。尽管外科技术和系统治疗不断进步,胃癌肝转移(GCLM)患者的诊疗仍是临床难点,长期生存率普遍不足 20%。这类患者通常归类为 IV 期胃癌,传统治疗

在我国,胃癌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位居各类癌症前列,而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 “靶器官”。尽管外科技术和系统治疗不断进步,胃癌肝转移(GCLM)患者的诊疗仍是临床难点,长期生存率普遍不足 20%。这类患者通常归类为 IV 期胃癌,传统治疗以全身系统化疗为主。不过,近年研究带来了新希望:针对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如肝转移灶局限或经治疗显著退缩者,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展现出突破性生存获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开展的前瞻性研究,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 SOX 化疗方案(奥沙利铂 + 替吉奥)在胃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今年欧洲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大会(ESMO GI 2025)上公布的数据令人振奋:患者中位生存期突破 23 个月,远超传统治疗的不足 12 个月;近四成(38.89%)患者肿瘤显著退缩后成功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部分病例甚至实现病理完全缓解 。这些成果为晚期患者点燃了长生存的曙光。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例代表性成功案例:患者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实现肝转移灶有效控制,最终获得手术机会并实现长期无瘤生存。

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为 54 岁男性,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底 Ca?Borrmann III 型(浸润溃疡型)。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癌,PD-L1 CPS 70(22C3),HER-2(1+)。腹部增强 CT 提示:胃底贲门癌考虑,肝多发占位,转移首先考虑。肝脏增强 MRI 提示:肝内近多发大小不一异常信号结节灶,考虑恶性肿瘤。临床分期:T4bN2M1。

血液学检查:CEA 8.3 ng/mL(↑),CA125 208.5 ng/mL(↑),CA211 21.0 ng/mL(↑),CA199 2.0ng/mL。

二、治疗经过

2021 年 10 月 28 日、11 月 25 日、12 月 17 日以及 2022 年 1 月 9 日,患者行 SOX 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共进行了 4 周期。

3 周期后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2021 年 12 月 27 日腹部增强 CT 显示:经免疫联合化疗后,胃癌伴邻近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转移,较前片 2021 年 10 月 25 日原发灶及转移灶均缩小。2022 年 7 月 7 日肝脏 MRI 显示:经免疫联合化疗后复查,胃底贲门癌伴肝多发转移、贲门旁及隔下区多发淋巴结转移,对比前片 2021 年 10 月 25 日均明显缩小,疗效评估仍为 PR。

4 周期后疗效评价为持续 PR,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

三、手术情况

经 MDT 评估后,鉴于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有手术指征,于 2022 年 3 月 18 日为其行腹腔镜探查贲门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 + D2 淋巴结清扫 + 食管空肠 Roux-en-Y 吻合)+ 肝脏肿块切除术。

术中探查情况为:腹腔内无明显腹水,肝脏、横结肠、脾脏、胰腺、小肠系膜、腹壁及盆腔均未见明显转移灶;贲门下方胃底后壁轻度充血水肿,与膈肌角侵犯粘连,胃周可及数枚淋巴结,大者直径约 1.1cm;左侧肝脏表面可见两枚结节;左侧上腹部可见大网膜粘连。术中考虑患者胃癌伴肝转移诊断明确且可根治性切除,故实施上述术式。术后切开标本见肿瘤位于贲门下方胃底部,肿瘤中心位于齿状线下方 2cm 处,浅表溃疡型,直径约 4.5*3.5cm 大小。

四、术后病理

切缘:上、下切缘均阴性;

(新辅助治疗后贲门癌根治切除标本)符合新辅助治疗后改变,pTNM(AJCC 第 8 版):ypT0N0Mx;疗效评估(ATCC 第 8 版):TRG0;

区域淋巴结:(第 1 组淋巴结) 0/8 阳性;(第 2 组淋巴结) 0/5 阳性;(第 3 组淋巴结) 0/8 阳性;(第 4 组淋巴结) 0/2 阳性;(第 5 组淋巴结) 纤维脂肪组织,未见明确巴结;(第 6 组巴结) 0/8 阳性;(第 7、8、9 组淋巴结) 0/4 阳性;

(肝肿物 1、肝肿物 2) 肝组织,局部纤维组织增生,间质见少里慢性细胞漫润,未见明确肿瘤组织。

五、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患者行 SOX + 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 3 周期后,序贯替吉奥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至 1 年。期间,患者合并口服大和米蕈营养补充剂。大和米蕈(LENTIN PLUS 1000 LY)是由米糠经香菇菌丝体酶解得到的阿拉伯木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某项研究将 48 名胃癌患者分为大和米蕈 MGN-3 组(32 人)和安慰剂组(16 人),大和米蕈 MGN-3 组每日服 2 克颗粒粉,持续 3 个月。结果发现,大和米蕈能显著提升患者 NK 细胞活性,增加树突状细胞亚群比例,还能调节细胞因子谱,使 Th1 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有望成为免疫调节剂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米蕈历经 20 年精心研发,秉承纯天然发酵工艺,获得全球 54 个国家 / 地区用户口碑认可,被多国医疗机构使用。

六、生存随访

通过电话随六、生存随访

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在当地医院定期复查,目前一般情况良好。截止 2025 年 8 月,患者情况稳定,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本账号内容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医疗、投资等专业建议。观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可能存在滞后或偏差。相关决策请咨询专业人士,因依赖本内容造成的损失,本人不承担责任。]

来源:宣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