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犯》说开去│以文化人 以情化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6 21:26 1

摘要:1985年,电影《少年犯》上映,随即轰动全国。电影创下中国内地第一次用监狱实景拍电影、第一次用少年犯演绎少年犯等多个第一。片中经典台词“人都是需要拉一把的……何况他是个孩子!”至今仍引发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

从《少年犯》说开去

1985年,电影《少年犯》上映,随即轰动全国。电影创下中国内地第一次用监狱实景拍电影、第一次用少年犯演绎少年犯等多个第一。片中经典台词“人都是需要拉一把的……何况他是个孩子!”至今仍引发着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

今年是该片上映的40周年。40年过去,如今的未成年犯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如何能让他们浪子回头,走向新生?

“从《少年犯》说开去”专栏本期聚焦特色文化艺术教育助力未成年犯走好“精准矫治”之路,敬请关注。

在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省未管所)教学大楼的走廊里,一幅幅装裱工整的楷书作品与色彩绚丽的油画相映生辉,悠扬的《茉莉花》葫芦丝合奏与铿锵的《沁园春·雪》朗诵声此起彼伏。这所特殊的“学校”里,民警教师用乐器奏响改造的旋律,用笔墨滋润心灵的荒原,用特色文化艺术教育助力未成年犯走好“精准矫治”之路。

高考辅导班:从“错题本”到“人生纠错手册”

“您看这道数学题,这样解可不可以?”教室里,18岁的小浩指着草稿纸,数学老师熊警官看着这个曾因抢劫入所的少年,轻轻拍着他的肩膀予以肯定。作为高考辅导班的学员,小浩与3名同伴每天接受6小时定制化辅导,民警教师用“错题追踪表”精准定位知识盲区和薄弱点,心理咨询师则用沙盘推演疏导情绪、化解焦虑。当小浩以超一本线18分的成绩被南昌某高校录取时,他在日记本写下:“从前,我用暴力解题,现在才懂,人生真正的答案藏在笔尖与坚持里。”

“做好《错题本》对校正解题很有帮助。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希望,我们教他们解题,更教他们解开人生的困局。”熊警官说道。

省未管所开设高考辅导班,10年来,共有20余名刑释人员考取大学,刑释不到一年的黎某以598的高分考取西安某985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16年来共有22人在狱内获得了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书。

国学课堂:《弟子规》唤醒爱国魂

“老师,我想把《游子吟》谱成歌唱给妈妈听。”国学课上,16岁的小虎哽咽着举起手。这个曾因故意伤害罪入所的男孩,初来时用绝食对抗管教,却在学习《弟子规》后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在2024年中秋节暨百位母亲进狱园亲情帮教活动上,他在台上声泪俱下:“以前我最烦、最讨厌看到妈妈失望的眼睛,今天我望眼欲穿寻找每一张脸,看到那双眼睛出现在会场门口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没忍住。”

黑板上“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规正醒目,书法教师孟警官在宣纸上重复示范“中锋行笔、正道做人”的道理,他强调:“笔锋歪了,字就散了;人生走偏了,精气神就垮了。”曾因盗窃“三进宫”的少年小刚,在临摹《正气歌》三个月后,主动交出私藏的违禁品:“看着‘天地有正气’,实在没脸再做阴暗的事。”

省未管所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国学教育,坚持开设《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课程,并同步开展书法、舞狮舞龙、威风锣鼓等传统文化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统国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能成为照亮心灵的灯塔,潜移默化指引未成年犯的新生之路, 让未成年犯在国学熏陶中童蒙养正。

视觉盛宴:红色重染新基因

在还原井冈山会师场景的VR体验室里,17岁的小龙摘下VR眼镜时眼眶通红。这个曾崇拜“古惑仔”的少年,在清明节沉浸式观看“五百里井冈、五万英魂”的烈士陵园后,他悔不当初:“那么多十几二十多岁的红军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便壮烈牺牲了,年龄相仿的我却整天沉迷手机游戏,还为争抢手机拿刀刺向自己的爷爷……”

为了抓好红色教育,省未管所结合江西红土地的故事资源,集中力量编写《红色精神引领服刑改造》一书,被司法部选为全国监狱红色文化教育改造读本。如今,又紧紧依托南昌VR产业优势,建成了全国首个监狱系统VR教学中心及XR体验中心。教育改造科汪科长表示:“我们把红色基因植入VR矫治课程,目的就是让少年们在角色扮演、情景重现和沉浸式体验中,亲身感受什么是信仰的重量。”

艺术熏陶:画笔琴键协奏曲

绘画班上,老师让大家自由创作,涉毒小辉现场画出了全黑画布,坦言“自己前途一片黑暗”。民警教师引导他用画笔层层晕染出星空,告诉他“夜空中的星光绚烂璀璨,治愈着每一个仰望的灵魂。”

民警曾警官经常手把手带“徒弟”,也经常告诉新录用民警:“绘画课不单是教绘画的技巧,更多是通过绘画的过程,引导未成年犯调节自己的心情,比如在画面的一些关键点的处理上,特别是高光、画龙点睛的那几下,是需要非常稳定的情绪、非常高度的关注力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让未成年犯认识到画好一幅画、走好人生路一定要走好那么关键几步,进而引申到他们的改造和生活当中,帮助他们更好改造。”

2024年5月28日,启明学校书画班19名学员的41幅作品,在江西省美术馆参展“纯真之眼·携手——少儿美术实践展”,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在押未成年犯书画作品在国家级美术馆参展。

为了让“音乐响起来,歌声唱起来”,省未管所先后开设了钢琴、葫芦丝、西洋铜管乐器等兴趣培训班,今年又着力筹建合唱团,用音乐的方法打开未成年犯封闭的心灵,努力讲好未管所《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

当书法班的墨香浸透认罪悔过书,当高考录取通知书穿越森严铁门,当美术馆的聚光灯照亮少年画作,省未管所用实践诠释着“用心用情”和“精准矫治”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戒具与教具共同守护成长,法律威严与文化温情交织成网,让那些迷途的星星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银河。“每个孩子都是待修的瓷器,我们要做的是用教育当釉彩,让裂缝变成花纹。”这场关于救赎的马拉松,省未管所正以永不放弃的韧劲,书写司法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