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湖南省国资委专题调研“AI游湖南”元宇宙与“云上非遗”展示交易平台项目建设进展,标志着总投资13亿元的文旅数字化标杆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作为湖南省2025年“十大产业项目”的核心载体,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资源复
9月9日,湖南省国资委专题调研“AI游湖南”元宇宙与“云上非遗”展示交易平台项目建设进展,标志着总投资13亿元的文旅数字化标杆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作为湖南省2025年“十大产业项目”的核心载体,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资源复刻、非遗活化、消费场景创新的文旅元宇宙生态体系,为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湖南方案”。
数字复刻:打造“云游湖南”沉浸式新体验
“AI游湖南”元宇宙项目以张家界奇峰、凤凰古城吊脚楼等标志性景观为蓝本,运用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实时渲染技术,构建起1:1数字孪生世界。游客通过VR设备或手机端,即可实现“云攀登”天门山、“夜游”沱江泛舟等深度体验。项目技术团队透露,其自主研发的“数智岳阳楼”系统已实现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历史场景的VR还原,游客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
这一技术突破与张家界元宇宙中试基地形成联动效应。后者投入5000万元打造的AR观景平台,已实现6万+人次虚拟游览,带动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0%。而大理元宇宙文旅中台通过AR导览技术,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4.2小时,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65%。湖南项目在此基础上升级“轻剧本杀”互动模式,在张家界“九歌山鬼”夜游景区中,游客可通过手机扫描实景触发《楚辞》剧情任务,实现“文化解谜+消费转化”双闭环。
非遗活化:构建“数字原生”产业生态
“云上非遗”展示交易平台聚焦湖湘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整合全省15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27位传承人及上万家文创企业资源,打造集“展示-传播-交易”于一体的线上生态。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非遗版权确权,为滩头木版年画、醴陵釉下五彩瓷等传统技艺建立数字资产库,目前已完成首批5000件非遗作品的NFT化改造。
在传播模式上,平台借鉴南京“云上非遗”交互平台的成功经验,开设“听见非遗”“看见非遗”“玩转非遗”四大板块。其中,“听见非遗”专栏邀请声音志愿者诵读湘西民间故事,单期节目播放量突破200万次;“玩转非遗”板块则通过直播带货、虚拟工坊等形式,让用户在线体验苗族银饰锻制、土家族织锦技艺。数据显示,平台试运行期间,非遗文创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40%,汨罗端午香囊、湘绣数字藏品成为爆款。
技术攻坚:破解“数字花瓶”困局
面对文旅元宇宙普遍存在的“技术炫技强、商业落地弱”痛点,湖南省国资委在调研中明确要求“找准盈利点,提升造血能力”。项目运营方智旅科技公司提出三大创新路径:
场景化消费:在长沙橘子洲头、南岳衡山等头部景区部署元宇宙体验舱,游客扫码即可生成专属数字分身,参与虚拟诗词挑战、非遗技艺PK等互动游戏,相关数据将转化为精准营销资源。数据资产化:依托平台积累的游客行为数据,开发“湖湘文化兴趣图谱”,为景区提供客群画像、动线优化等增值服务。目前,该系统已帮助韶山景区将旺季排队时间缩短40%。跨域融合: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广电等机构共建“数字文化联合体”,将马王堆汉墓文物、芒果TVIP形象等文化IP植入元宇宙场景,打造“文化+科技+娱乐”超级IP。政策护航:擘画万亿级数字文旅蓝图
湖南省文旅厅同步推进的《文旅元宇宙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成10个省级元宇宙文旅示范基地,培育50家数字文旅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规模突破万亿元。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基金+场景+政策”三维支持体系,破解算力基础设施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瓶颈。目前,湖南已与华为、腾讯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长沙建设湘江数字经济走廊,为元宇宙项目提供算力支撑。
从“数智岳阳楼”的历史穿越,到“云上非遗”的活态传承,湖南正以13亿元投资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数字驱动”的范式变革。当千年文脉邂逅数字浪潮,这场静水流深的创新实践,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湖南智慧”。
来源:时空元宇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