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典型案例|春风化“语”润街巷 理论花开满庭芳——中山南街以思想引领凝聚基层共识 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5:37 1

摘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兴庆区中山南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辖区基层宣讲资源,创新“1+3+N”模式,建立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由“平语近人”“百姓名嘴”“石榴嫂”组成的3支宣讲队伍,依托“邻聚讲堂”“石榴亭”“大树下”“清风亭”等N个宣讲微阵地,倾力创建“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兴庆区中山南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辖区基层宣讲资源,创新“1+3+N”模式,建立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由“平语近人”“百姓名嘴”“石榴嫂”组成的3支宣讲队伍,依托“邻聚讲堂”“石榴亭”“大树下”“清风亭”等N个宣讲微阵地,倾力创建“语润南街”理论宣讲项目品牌。项目注重以“润”破题,以“队伍强、方式新、成效实”为牵引,以“线上+线下”为抓手,让大宣讲变成小课堂,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50余次,受众7000余人次,充分实现“理论润心、文化润情、服务润行”,着力构建“零距离、有温度、能生长”的基层理论传播新模式。

一、强化宣讲队伍建设,壮大理论宣讲主体。中山南街聚焦头雁领航,充分挖掘身边“能人”,从党务工作者、模范人物、党员干部、退休“五老”、社会志愿者及共建单位业务骨干中,遴选宣讲成员58人,组建“平语近人”“百姓名嘴”“石榴嫂”3支宣讲队伍。拓展用好银川市委党校、塞上金秋、桑榆红讲师团等专业资源,开展集中宣讲、专题授课150余次。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紧密结合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实际,深入社区、小区广泛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社区老党员陈章喜用他最朴素的语言,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革命年代的故事;红运新村老党员郑玉凤在邻聚讲堂里宣讲优良家风家教,增进邻里之间的理解和共鸣;新就业群体代表丁国梅分享她的服务承诺,用真情换来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小区“大管家”刘国华,用他独特的调解方法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郭桂娇作为“石榴嫂”宣讲队伍中的一名成员,率先垂范,她说,“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的微小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二、创新宣讲传播方式,拓宽理论宣讲半径。“语润南街”注重传统阵地功能重塑,延伸用好“邻聚讲堂”“石榴亭”“大树下”等宣讲半径,邀请党校老师、领导干部、治理能人走进社区、小区,用最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广泛开展“院前楼下听党课”“再唱赞歌给党听”“庭院里的马扎课堂”等特色宣讲45次,让“庭院党校”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加油站”。开设“春风十里传党声”线上直播平台,设置“红色故事会”“榜样直播间”等主题模块,推动理论宣讲线上线下全域渗透。“银发管家”田东霞,依托“我和我的支部”“庭院深深”等平台,讲述她的党员初心以及为民真情,示范带领基层治理“领头雁”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创新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沉浸式教学”,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基层党校探索开设“书记讲给书记听”访谈直播间,安排五星级社区金牌书记与后进书记“同台对话”,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民生”等各类痛难点开展情景再现,实现基层治理经验从“个体智慧”向“集体生产力”转化。开展《觉醒年代》红色情景党课、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祭扫课堂”,以红色铸魂、情景赋能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实现理论宣讲从“润物无声”到“声入人心”。

三、紧扣宣讲民需导向,深化理论实践阐释。理论宣讲的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能不能入脑入心,须由群众来评判、由实践来检验。中山南街坚持以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为导向,组建“百姓点单—街道配菜—宣讲接单”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精准滴灌”宣讲机制,使宣讲成效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也能转化为居民生活中的具体改变。“语润南街”以构建“节庆搭台+宣讲浸润+文化赋能”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剪纸、掐丝、绳结等非遗文化,让社区非遗传承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翻译官”,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一刻钟微宣讲”25次,进一步增强理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开设“银龄课堂”“小马扎课堂”“模范课堂”,用红歌、方言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活变迁”等身边故事,将党的政策与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等实际案例结合,将“大道理”融入“小场景”,确保党的创新理论精准触达不同群体。注重模范引领,凝聚多元共治力量。富强社区道德模范人物李春甲“以问题出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的担当,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清和社区“光荣在党50年”党员夫妻王彩霞、雷景发,始终“保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用“家门口”宣讲践行初心使命。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宣讲工作新格局。突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将理论宣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组建多层次、跨领域的系统化、多元化宣讲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生活指南”,形成理论宣讲强大合力。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宣讲互动感染力。坚持民本导向,以创新为驱动,探索宣讲新形式、新路径,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制定特色宣讲“菜单”。运用新媒体技术统筹“线上线下”平台,注重互动交流,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

三、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宣讲走深走实。将理论宣讲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在宣讲中倾听民声、回应民需,推动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切实提升政策知晓度、矛盾纠纷化解率,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推动宣讲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确保党的声音精准传递、深入人心,为基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文明银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