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基建工程兵第2支队先后四任领航支队长,皆历经战争烽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拼搏。建国后,他们投身建设大军,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坚守岗位、积极谋划、身先士卒,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四位首长以共同的担当和付出,铸就了第2支队的辉
编者:基建工程兵第2支队先后四任领航支队长,皆历经战争烽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拼搏。建国后,他们投身建设大军,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坚守岗位、积极谋划、身先士卒,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四位首长以共同的担当和付出,铸就了第2支队的辉煌,他们的功绩与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敬仰。
2支队是基建工程兵最早组建的部队之一。从1966年成立到1983年撤编,存续的18年间共有四任支队长。
今天,脱下心爱的65式军装,离开军营已经40多年。40多年前,紧张、愉快的部队工作、生活,尊敬的首长、亲密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心中浮现,永远的挥之不去!
故此提笔,把我所知道和了解的四任支队长的情况简单回忆如下,以示对故去首长的怀念和对军旅的回顾。
▲支队长梁生玉
首任支队长梁生玉
梁支队长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在2支队四任支队长中资历最老。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过彭总指挥的著名百团大战。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他所担任班长的班被命名为“梁生玉生产模范班”。在军事训练中被命名为“贺龙投弹英雄班”,并荣获“特等投弹手”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中他被授予“钢八连连长”英雄称号,多次立功受奖。
1966年2支队组建,是以原冶金部九冶公司以及北京二建、八角构建厂等单位为主体,同时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调部分干部担任部队的各级领导。梁支队长当时是兵团农六师副师长。根据上级决定,他和孙志杰政委带领307名兵团干部参加2支队的整编工作,他担任首任支队长。
我参军的第二年,梁支队长就离开2支队,因此没有近距离接触过首长。唯一见过首长一次是在刚入伍后不久全支队召开的军人大会上,17团参加九大的代表传达九大会议精神,看到在主席台主持会议的梁支队长。这也是我对首长的唯一印象。
1966年2支队组建后不久就开始了文革。当时包括梁支队长在内的支队首长受到一定冲击。在自身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梁支队长和孙志杰政委带领党委一班人,坚守岗位,为稳定部队,保护国家财产作了最大的努力。为文革结束后酒钢出铁会战打下了一定基础。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在1970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冶金工业是最重要的议题,在冶金工业的议题中,酒钢和攀枝花又是两个重点单位。在会议上,周总理问兰州军区政委兼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冼恒汉:“全国促酒钢,你们怎么办!”冼恒汉站起来向总理敬礼回答:“报告总理,如果酒钢不能按时出铁,我从高炉上跳下去!”
冼恒汉跳高炉向总理表决心的事当时在会上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在冶金系统传为佳话。而且成为80年代高级领导表决心的“经典”用语。1989年,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就曾向李鹏表决心:亚运村不能按时交付他从京广中心跳下去。京广中心当时是北京最高的建筑,200米高。据说一度还有要跳泰山、跳黄鹤楼、跳黄浦江的等等。这是一段题外话。
中央会议结束后,经冶金部和甘肃省研究决定,成立了以19军副军长郭时胜为总指挥的嘉峪关总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2支队和酒钢公司,指挥酒钢出铁会战。
为了解决文革遗留的一些问题,消除各级干部在此期间的隔阂,保证酒钢会战顺利进行,兰州军区将2支队师、团两级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到兰州军区学习,时称“兰州学习班”。学习班结束不久,上级对2支队的师、团两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这种背景情况下梁支队长和孙志杰政委等领导离开2支队。
梁支队长离休以后定居在西安干休所,2020年去世,虚龄高寿100岁。
▲支队长剧同良
第二任支队长剧同良
剧支队长1970年10月就任2支队支队长同时担任支队党委书记。他是2支队四任支队长中唯一担任党委书记的支队长。
剧支队长是1941年参军的老八路。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解放北平、张家口、天津等重大战役。平津战役时担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务。到2支队之前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工程兵部副主任。
剧支队长在任期间,我有幸近距离和首长有过接触。
那是在1970年末我参加支队党委举办的首次军政训练班。当时训练班的200名学员,是经过各级党委研究决定提干的士兵。训练班是2支队成立教导队后首次训练班,也是2支队首次发放武器,首次进行实弹射击。因此,支队党委十分重视。训练班开班时支队党委常委全部到场。
当日上午8点,教导队队长寇国臣向剧支队长敬礼报告:“学员列队完毕,请首长指示。”首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精神抖擞,军人姿态特别好。他脚穿黑色皮鞋,手带白色手套,向寇队长还礼后在队前给大家讲了话。首长讲话声音洪亮,简明扼要又有风趣。他说:“我们新成立的教导队就是2支队的黄埔军校,你们就是2支队的黄埔一期,是2支队的骨干,栋梁。”学员们热烈鼓掌。随后,剧支队长在简易礼堂给我们上了训练班的第一次课。
学习期间,邱文政委、宋玉文、李万清副政委、高贤德主任都相继给我们上了课。
培训班结束时,剧支队长和邱政委又亲临结业典礼。50多年过去了,我清楚记得邱文政委作完结业报告后脱稿讲的一段话,他说:“我们2支队排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享誉大西北,可是我们没有俱乐部,还要借用人家酒钢的五一俱乐部。现在,支队机关食堂大舞台改造已经完成,装饰一新,今天晚上的第一场演出就给你们看。学员们激动不已,长时间鼓掌。
当天晚上,几辆大轿车和解放卡车,浩浩荡荡把我们拉到支队机关食堂和首长们一起观看了《红色娘子军》。
训练班结束后,我正式提干,担任连队司务长。我提干命令的时间是1971年2月8日,服役时间只有1年10个月。据12团有关领导说,我们这一批提干命令的落款有剧同良支队长和邱文政委的签字署名,之后义务兵提干的权限就下到各团,命令的落款是团党委。
剧支队长1973年11月调离2支队,担任国家建委基建工程兵整编办公室副主任。基建工程兵兵种成立以后担任后勤部副部长、指挥部副参谋长等职务。
▲支队长陈冀
第三任支队长陈冀
陈支队长抗战时期在上大学时就参加了革命,后不久加入新四军。建国初期转战到冶金工业战线。曾在鞍钢、包钢、四川等地冶金单位工作。后任冶金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领导人。1966年四冶改编为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时他出任支队长。1973年11月调任2支队。
陈冀支队长在2支队任职五年,是2支队四任支队长中任期最长的。
陈支队长属于专家型干部。他知识渊博,能力强,既有知识分子的清高、儒雅,又有老干部心直口快的性格和雷厉风行作风,在支队机关干部中口碑很好。见过首长在工程文件上的批示,毛笔竖行,字如其人,苍劲有力,潇洒自如。
在2支队的五年间,首长组织领导了冀东基地的选址、建设;部队从嘉峪关往冀东的大搬迁;本溪1150工程建设;唐山抗震救灾;宝钢以及冀东大厂初期的筹备和先遣队伍的筹备、派遣等重大事项。这期间也是2支队18年历史最辉煌的时期。
特别是2支队冀东基地的建设,首长通过与在中央单位工作的老战友、老同志努力沟通交流,把基地原拟规划占地面积不到1000亩扩大提高到1200亩,将原投资按每建筑平米50多元计算提高到近百元,总投资增加了近一倍。
基地开工建设后,他常常到工地检查,发现问题立刻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唐山大地震前夕,沙河驿基地办公区域的主楼、两座配楼,300多个床位的支队医院,可容纳千人的军人俱乐部以及部分家属宿舍等工程顺利竣工,投入使用。
地震中,2支队基地建筑只有部分局部受损,没有一栋倒塌。首长为此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1976年大地震后,根据上级指示,陈支队长身先士卒,带领部队第一时间进驻唐钢,抗震救灾,抢修抢建,恢复生产。
据我们工程科最先到唐钢的同事讲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首长在指挥所院子大声喊:“我要吃饭,我要喝水,我要睡觉!”他以这种方式批评和催促有关部门抓紧安排好指挥所干部的吃、住以及后勤保障工作。作为一名老兵,他深知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是非常的重要。
沙河驿基地大院正式运转后,常驻的机关、部队和家属有上万人,人多、车多。院内通往外部的主干道常常车水马龙。有一次12团运输钢结构的大托拉斯车发生了状况,大门口车辆拥堵,外边的进不来,院里的出不去。有的司机不停按喇叭。首长发现后,立即到我们工程科总调度室,进门就批评,他说:“你们要是管不了,我请唐山市的交警来管!”当他看到值班的几个同事正在忙着打电话联系有关单位疏导,觉得批评的有些太严厉,就略带安慰的口气说:“以后可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
沙河驿基地大院大门外两边各有一块大标语牌,一边是“团结、紧张”,另一边是“严肃、活泼”。有关部门人员在写的时候又在标语牌的四周加了一些花花草草图案。不少人看了都觉得不伦不类,和大标语的内容很不协调。陈支队长发现后特别生气。他把这个部门的领导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大院门口那么庄重的地方,你看你们都画了些什么,像不像春宫图啊!”
这就是首长的工作作风,无论大问题、小问题,如果被他发现,一定追根求源,改弦更张!
最后一次见陈支队长,记得是1978年春节过后。他从北京回来顺路到唐山指挥所。他到各办公室转了转,和大家握手问好。我还记得,那天中午指挥所食堂吃鱼,事务长张树林一边给大家盛鱼一边有点委屈的说:看支队长来了,特意开车到唐山市冷库买了鱼,可支队长没吃午饭就回沙河驿基地了。
过后不久,机关就传达通知,胡志鸿副支队长代理支队长。我们才明白,陈支队长春节后到指挥所是特意和大家告别的。
陈支队长的爱人林颖大姐也是老革命,据说工资级别比陈支队长高两级。她60年代曾担任西南大三线成都无缝钢管厂党委书记。成无缝当时是由冶金部、五机部和军方共管的万人大厂,主要生产各种枪、炮、坦克的无缝钢管。
他们夫妇较长时间两地分居,聚少离多。陈支队长离开2支队要离休时夫人已经到成都担任市委领导,他本可以回成都和家人团聚。但当时攀钢刚由原冶金部直属领导交由四川省管理不久,原来在攀枝花任职的冶金部干部陆续撤回冶金部。包括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李超,后来担任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主任的安以文等。
攀枝花是我国的钒、钛金属基地,在特钢、不锈钢领域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为了确保攀钢管理体制变更后的平稳过渡,冶金部和四川省委研究商定陈冀支队长老将出马,再度到攀枝花任职。
六、七十年代,攀枝花和嘉峪关管理体制一样,都是因企设市。钢铁公司和市政领导职务一肩挑。嘉峪关在1976年成立市政府时首任市长(当时称革委会主任)鲍鸿光就是原酒钢总指挥(郭副军长走后)。酒钢归甘肃省管理以后,鲍鸿光回冶金部,不久穿军装担任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政委。
陈支队长调攀枝花后任渡口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人大主任。
据12团一位战友讲:八十年代曾到攀钢去处理一件干部转业的事情,见到陈支队长,首长听说是2支队的同志非常热情,很快帮助解决了问题。
▲支队长随长全
第四(最后)任支队长随长全
陈冀支队长离开2支队后由胡志鸿副支队长代理支队长约半年时间。1978年11月随长全支队长到任。
随支队长是抗战后期参军的老兵。建国后归属军委工程兵。70年代,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新疆公路建设期间转制归基建工程兵。他担任基建工程兵12支队支队长,从12支队调任2支队。
随支队长性格直爽,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和陈支队长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严谨作风相比,似有点举重若轻的洒脱。他和赵新乐政委搭班子,二人相处融洽,配合密切。当时胡志鸿副支队长全面负责上海宝钢工程,张述经参谋长(后任2支队副支队长、1支队支队长)和张文明副参谋长负责冀东地区工程。随支队长夫人也暂时没有随军。早上,他都去连队操场检查部队跑步、操练。晚饭后他常在院里散步,遇到和他打招呼的,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他都会和对方聊几句,遇到结伴而行和他打招呼的女兵会同她们开个玩笑,非常和蔼可亲。
首长到唐山指挥所检查部队工作时我曾陪他到过工地。
随支队长到2支队时,唐钢厂区复建工程已到后期收尾,部队主要转入民建施工。18、19团负责唐山市68、69、70、72号等小区建设,16团负责丰润新区建设。
有一次我陪首长到70号小区,正好甲方唐钢基建处叶处长几位同志也在现场巡查。叶处长向随支队长提到有几栋楼外墙油漆涂料色调不一致的问题。这情况我们已经掌握,部队也安排正在进行整改。其原因是由于施工时段的温差和涂料配比没有掌握好。因为上午和下午施工有近二十度的温差,阳光照射对油漆水分蒸发产生了色调差异。
从工地回到指挥所随支队长立刻给18团王团长打电话,要求他们抓紧处理,以后不能再出现类似问题。
随支队长刚到2支队,冶金指挥部安以文主任到唐山检查工作,支队在指挥所召开会议向安主任汇报。安主任腿有残疾,参加会议的支队后勤部裴总会计师和器材科一位副科长两个人听力不好,开会时耳朵上都带着助听器。会议结束、安主任离开之后,随支队长和指挥所干部聊天时其中说了一句牢骚话,他说:“我们这什么部队啊,瘸子、聋子都当了兵。”他针对安主任和老同志的身体残疾、缺陷这么说的确不妥当。因为他原来一直在正规部队,对基建工程兵工改兵的情况不了解,也说明他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的性格。
首长到2支队第二年,我们工程科尚参谋结婚,邀请他参加婚礼。他愉快到场并担任证婚人。婚礼上,他得知女方是野战医院的军人,又和他是山东临沂地区的老乡,特别高兴。他故作一本正经的用英语要一对新人kiss。kiss是亲嘴的意思。那个年代在大庭广众下亲吻还是有些难度,双方都不好意思。可首长故意的一再鼓动、要求,大家笑的前仰后合,婚礼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第2、8支队合并之后,2支队机关迁往马鞍山,支队领导工作重心从河北转移到安徽。
不久,部队撤编工作正式开始。2支队的部队除16、19两个建制团调往深圳,其余部队分散在河北、安徽、上海等地。两个支队又合并不久,情况复杂,改制任务艰巨。根据上级安排,随支队长不担任改制后的企业领导,改制完成后离休。首长高风亮节,为革命工作、也为自己的人生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多次穿梭于沙河驿基地、唐钢公司、上海宝钢、安徽各地,指导资产移交,转制企业干部配备,最后一批干部转业安置等重要工作,确保部队平稳过渡。体现了一名老革命、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事业心。
当时沙河驿基地库存了大量紧俏的建筑材料和其它物资,首长要求留守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按规定移交和处理,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当时18团转制到唐山有800人。原来大部分连队住板房,有的还住帐篷。工程科任风森科长是18团转制为唐钢工程公司的经理。任科长找到随支队长,请他批一些水泥和螺纹钢,为住板房的单身建一栋宿舍。随支队长让任科长写书面报告,严格按程序办理。在这样非常时期他仍如此坚持原则,令人十分敬佩。
最后一次见首长大约是1987年左右,我到西安干休所杜强战友那里。杜强当时是干休所副政委,他带我去看望首长。进门见面杜强说:“老首长,工程科的张广贤来看您了。”首长听到非常高兴,热情的拉着我的手坐到沙发亲切交谈。询问部队撤销后我和原来工程科同事的工作、生活情况。我把本人和所知道其他同事的情况向首长做了汇报。首长也说到他所知道我们工程科几位同事转制后的工作情况:如担任宝钢集团副总的王承义,担任宝钢集团总工程师的孔祥工,担任北京城建集团副总的田世忠等。他语重心长的说:工程科的同志们很优秀,是我们2支队工程技术人员中的佼佼者。如果基建工程兵不撤销,大家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首长发自内心的感慨让我激动、感动,一股暖流在心中徘徊。
四位首长,都经历了战争年代,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斗。建国后,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冶金工业,为2支队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他们像无数老一辈革命家一样,让我们充满着无限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光阴转瞬即逝。但我对青春之时各级首长们的关心、战友们帮助的军旅记忆永远不会消逝。每每的回忆都是沉甸甸的感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永恒,永远激励着我!
来源:聪明熊猫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