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论语:职场君子:不走捷径,不弄私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20:01 1

摘要: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澹:音tán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

—题记

子游,年轻有为,21岁就做了武城的长官。一次,孔子问他,“你在那里求到人才了吗?”

古代,身为一地长官,有两大功绩。一是治理属地,二是发现或者培养人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自己的才能和功业。而育人荐人,不仅可以为己所用,还可以为继任者所用,或者推荐到别处任用,那就是造福几方。

所以孔子用这个问题来评价子游的政绩,便是情理之中了。

子游赶紧跟老师汇报说,还真有一个人,他叫澹台灭明,这个人有两点非常可贵。

一是“行不由径”,就是走路从来不走捷径。在周朝,道有三种:可以同时行驶几辆马车的叫“路”,能容得下马车又比较直的叫“道”,只能走牛马或者歪斜的叫“径”,曲径通幽,就是小道。周礼规定,君子必须走大道。所以,子羽行不由径,可谓君子。

二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就是非公事,他从不来我的办公室。这样的人,只有公没有私。与领导只谈公事,不弄私情,更不可能搬弄是非,光明正大,可谓君子。

所以子游认为这个人是人才,可用。

按我们现在的选人用人机制,子羽的确也是人才。做人做事,不走捷径,不靠关系,靠真本事,在哪里都可以顶天立地。

关于他,还有一件趣事。他也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去拜师的时候,据说因为相貌丑陋,孔子想拒绝,但是又考虑自己本是“有教无类”,就勉强收下了。而正由子游所说,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他学成之后在南方教学,弟子三百,声名远播。

后来孔子做了自我检讨,说自己差点因以貌取人,丢了一个好徒弟。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是禁得住时间考验的,是金子总有人识得,总有机会发光。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来源:爱吾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