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保作为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其动态管理机制日益严格。根据民政部最新修订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以下情形将直接导致低保待遇终止,建议在保家庭务必逐条对照自查。
低保作为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其动态管理机制日益严格。根据民政部最新修订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以下情形将直接导致低保待遇终止,建议在保家庭务必逐条对照自查。
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超出标准是最常见的取消原因。2023年起,全国低保标准实行城乡统筹,当家庭人均收入连续6个月超过当地低保标准1.5倍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退出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工资性收入外,以下隐性收入均纳入核算范围:养老金连续三年上调后的新增部分、村集体分红收益超过1000元/年、房屋租金月收入超过低保标准50%等。子女赡养费计算也有新规,凡子女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该收入30%计算赡养费。
财产超标是新政重点核查领域。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人均居住面积超30㎡部分)、私家车(新能源车价值超8万元或燃油车超5万元)、存款及有价证券总额超过36个月低保标准(按三口之家计算约8万元)等情况都将被取消资格。2023年新增三类核查财产: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市值超3万元、直播账号打赏年收入超2万元、第三方支付平台余额年度平均超1万元。
就业状况变动需及时申报。低保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后,享受3个月救助渐退期,第4月起停发低保金。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超过低保标准2倍的,次月即取消资格。特别提醒:各地已建立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个体工商户注册、个税申报等信息将自动比对。
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影响重大。子女成年(年满18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后未继续升学或参军的,自毕业/退伍次月起重新核算家庭收入。老人去世后,其低保待遇应于次月终止,但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可重新申请。最易被忽视的是婚姻状况变动,新增配偶收入需纳入家庭总收入核算,不少家庭因未及时申报再婚情况导致违规。
消费水平与保障标准明显不符。2023年民政部升级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以下消费行为将被重点监测:年度乘坐飞机高铁超3次(特殊情况除外)、家庭成员使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价超5000元)、子女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年学费超当地低保标准3倍)等。系统会自动生成预警信息,要求低保对象作出合理性说明。
失信行为将直接取消资格。包括: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故意隐瞒家庭变动情况、无理拒不参加公益劳动(每月需参加不少于20小时)等。2023年起建立低保信用档案,违规者不仅追回违规领取资金,还将面临1-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的处罚,相关信息同步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为避免非主观原因导致的资格取消,建议在保家庭做好三件事:每月10日前登录"民政通"APP更新家庭信息变动情况;每季度核对一次"一卡通"账户发放记录;每年1月主动提交《低保对象年度复核申报表》。若收到《低保待遇调整告知书》,可在15个工作日内向街道(乡镇)民政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对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来源:一丝不苟的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