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的怀集,校园内书声琅琅浸润人心,师者的温情与坚守,正悄然镌刻在每一个平凡日常里。虽教师节已过,但师者深耕教育一线的坚守与担当、奉献与荣光值得被铭记。我们特别开设教师节专栏,聚焦本土师者的动人故事,记录他们深耕教育一线的坚守与担当、奉献与荣光。谨以此,向
开栏语:
金秋时节的怀集,校园内书声琅琅浸润人心,师者的温情与坚守,正悄然镌刻在每一个平凡日常里。虽教师节已过,但师者深耕教育一线的坚守与担当、奉献与荣光值得被铭记。我们特别开设教师节专栏,聚焦本土师者的动人故事,记录他们深耕教育一线的坚守与担当、奉献与荣光。谨以此,向每一位为怀集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园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支粉笔,浸润无声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拂花朵!怀集县大岗镇中心初级中学教师黎回弟在乡村教育坚守了24年,从懵懂少年时埋下“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到成为“点燃希望、播种理想”的广东省薪火优秀乡村教师,她的故事,是一场跨越40多载的“追光”与“发光”。
01
追逐光:从小埋下“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觉得教师就是点燃希望、播种理想的人,那时起我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帮助更多乡村学生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黎回弟是师范专业毕业,她和许多渴望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一样,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那个年代,教师稀缺,能考上师范当一名教师,就意味着有一个“铁饭碗”。第一站,她被分配到了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桥头中学教书,于她而言既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个新挑战。“二十几年前很落后,没有教学指导,也没有试卷、资料,用的是手工刻的蜡纸,还要自己拉印试卷,碰碰磕磕慢慢想办法去解决了。”
对于刚当教师的黎回弟来说,当时更为棘手的挑战来自学生。学生中有60%是留守儿童,学情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更加复杂,要面对很多学生敏感的性格和叛逆心里,而且学习条件、经济环境等方面也给她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问题学生有很多,但是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学生也有很多,这些小温暖,以及学生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就是让我扛过来,坚持追逐光的精神动力。”黎回弟笑着说道,那时年轻,她还身兼班主任角色。
02
遇到光:跟着名师学门道,贴着学生改法子
工作期间,黎回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名教师工作室培训,跟着名师学门道,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上,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观念,因材施教,形成了“给出任务——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教师小结”的小组合作模式。近7年来,黎老师所在大岗中学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均排在全级同类班级的第1名。
“黎老师特别有意思,开学第一节课不是给我们立规矩,而是带我们玩语文游戏,印象最深的是对比‘没语文素养’和‘有语文素养’的表达,让我知道原来同样的景,用诗句说出来是这么的美。”学生梁钧怡开心地说。
一路走来,黎回弟积攒了专业知识、丰富了教学经验、学会了柔软的坚强并懂得了“为师则刚”。她经常用三句话自勉:“第一句是,记得先完成再完美,要先接受自己的不成熟,任何事情,要先开始做了,就会越来越好了;第二句是,主动靠近学生比管好学生更重要,要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聊一聊,多问他需要什么。第三句是,向下扎根向上成长,要学会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是黎回弟的自我准则。24年的教学生涯里,教材更新了一次又一次,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从最初的粉笔黑板,到后来的一体机设备,智慧教育深入课堂……黎回弟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不掉队”。
有耕耘也有收获,她入选首批“广东省薪火优秀乡村教师”,获得“肇庆学院-怀集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领燕’名师”“肇庆市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03
成为光:后进生转化成功率达98%
“自己首先要成为光,才可以用我的光,去照亮学生前进的路。”黎回弟总是把照亮学生的路作为奋斗目标,决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2019届,黎回弟中途接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女生“小刺头”,总是和父亲闹矛盾,经常有老师同学来投诉说她上课违反纪律,令人十分头痛。黎老师第一时间去了解女生的基本情况,通过电话从她父亲的语气中发现父亲是很关心她的,但是她对父亲的意见很大,于是黎老师一方面先安抚学生的情绪,让她先接纳老师,再慢慢让她做一些能缓和父女关系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和家访,希望家长去改变跟子女的沟通方式。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发现她称呼父亲不是叫爸爸,而是称‘平哥’,她们父女的关系得到缓解了。慢慢地,她跟学生的相处更和谐了,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看见和尊重,所以她也慢慢的爱上学习,后来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黎回弟发自肺腑地说:“教育就是一件育人育心的工作,你把心的工作做通了,其实教育的工作,自然就通了。”
在班级管理方面,她秉持“双轨育心·三维塑行”的育人理念,经常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个别谈话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引路人和服务者。善于发掘后进生“闪光点”,转化成功率达98%,培养出刘颖芝等6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带班级德育合格率100%,每个学期都获评“文明班”。
当问及怎样做到因材施教时,黎回弟坦言:“因材施教是没有固定公式的,而是源于教师把学生‘放心上’的一种尊重,对于教育的一种敬畏,当你真的用心去对待教育,用心的去装着你的学生的时候,所有的因材施教方法都会油然而生。”
“黎老师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会耐心的去倾听同学们的回答,如果回答问题的方向偏离,她不会严厉的批评,而是耐心的一步步引导着同学找到思路,她在面对犯错的同学时也是面露微笑,委婉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正的机会。”学生黎汝诗微笑说道。
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对于年轻的教师,黎回弟更是用心呵护,全力帮助她们成长。2024年入选“广东省薪火优秀乡村教师”培养对象、成为“省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她本人也被遴选为肇庆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4-2026)。她经常开展送教送培暨课题研讨活动,指导年轻教师专业知识,并利用相关资金联手学校和家长,共建户外爱心读书长廊等,以实际行动为学子打造成长助力平台。
“黎老师既是一位可亲的同事,更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在她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曾拿过教师技能大赛县级一等奖。她总跟我说,你们年轻老师变优秀,就好像是我在变优秀。”同事老师戴木英为黎回弟点赞道。
教书育人24载,黎回弟带过多少学生已经数不清了。她走在大岗镇的街头巷尾,常常能遇到教过的学生或者家长,每次遇见,他们都会热情地喊一声“黎老师好”,临走时不忘加一句“多亏了黎老师,谢谢!”有时,很多许久不见的学生考上大学后,还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向黎回弟征求选择专业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意见,黎回弟也会给出心底的好建议。
这些发自肺腑的
感激和亦师亦友深厚情谊的背后,
是发生在黎回弟和学生之间,
一个个暖心故事的折射。
如今,
她始终坚定地怀揣着
对乡村教育的赤诚和坚守,
步履铿锵地奔赴下一段征程。
怀集发布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总人口110多万人,辖16个镇、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面积、人口均占肇庆市四分之一,是广东省人口、面积和资源大县。
怀集发布报料投稿邮箱
欢迎投稿、报料!
来源:怀集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