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语言服务“译”动全球贸易新未来——从人工翻译到AI大模型,一场服务贸易的“语言革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4:13 2

摘要:经过京交会到服贸会的十余年发展,中国语言服务实现了从“基础支撑”向“价值创造”的跃迁。本文作者从服贸会语言服务的变迁,阐释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中国方案”。

编者按:经过京交会到服贸会的十余年发展,中国语言服务实现了从“基础支撑”向“价值创造”的跃迁。本文作者从服贸会语言服务的变迁,阐释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中国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刘重霄

一家海外企业通过“语言服务元宇宙”平台,用英语与中国某新能源公司实时洽谈,几分钟内生成中英双语版合作协议——这曾需花费几天、数万元成本的场景,即将因技术赋能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的国际交易现实。十几年间,服贸会语言服务从人工翻译为主跃升为AI驱动,不仅重构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沟通方式,更成为中国服务品牌出海的“文化桥梁”。

从“京交会”到“服贸会”:一场被需求倒逼的语言服务升级。从2012年到2019年,语言服务完成了需求激增下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展会的诞生。2012年首届京交会举办活动130余场,需要英、法、日等多语种支撑。当时语言服务以传统人工翻译为主,服务场景集中于开幕式致辞、主旨论坛、签约仪式等核心环节。展会仅有临时编篡的纸质版术语手册等书面材料和当下招募高校师生志愿者充当翻译主力的语言服务应急模式,暴露出语言服务团队专业性和技术性缺失的场景痛点。2013年第二届京交会首次引入同声传译设备,语言服务开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经过几年发展,翻译技术逐渐融入行业领域,2015年前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广泛用于财经报告、法律文件等场景,但尚未形成系统化应用。2016年第四届京交会,126个国家和地区的3740家企业、近3万名客商注册参会,翻译需求剧增,主办方首设“语言服务”专题展区,引入第三方机构统筹资源。中国翻译协会年度报告显示,会展期间论坛的同传设备覆盖率也有较大提升。“某中东展商因合同术语翻译歧义,差点错失大额订单”的案例表明,语言服务不是简单的“符号转换”和“翻译字句”,而是帮助贸易双方实现“有效沟通”和“规避风险”。

服贸会“语言革命”:技术如何重塑贸易规则。从2020年到2025年,数字化语言服务从“配角”走到“主场”。

2020年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语言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2020年服贸会上,科大讯飞提供了“实时双语字幕”“实时语音转写”等技术服务,准确率较高。

2021年“双会场”模式下,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普遍性配备了多语言智能服务终端。2023年,中译语通等主要语言商为服贸会论坛提供了AI翻译支持,在提升翻译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翻译成本。

2024年,以“AI数字人交互体验”为核心的数字人AI一体机等多样化智能交互系统,预示了未来视听交互的光明前景。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025年服贸会有望实现元宇宙与AI大模型的“双向驱动”。作为语言与元宇宙的融合,打造“语言服务元宇宙”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翻译中心,支持参展商与购买商双方在VR环境中进行跨语言商务谈判。AI大模型应用升级(如科大讯飞‘星火’模型)实现展会文档的自动摘要与多语言版本生成;在此基础上,豆包提供的跨团队协作、智能检索与会展场景自定义模块,进一步提升沟通效率与谈判把控力。政产学研协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联合打造的数百万字的服贸语料资源库和9类、6万字的中英双语“服贸会术语库”,作为服贸会自有成果,将有效提高行业翻译准确率。

语言服务背后的“中国方案”:从交流工具到战略资源。智能化语言服务降低了迈进服贸会的门槛,让中小企业也能“出海”。机器翻译使中小企业参展成本降低,预计2025年服贸会将有更多的参展企业使用智能翻译工具。在跨境电商行业,通过AI翻译优化商品描述,可大幅度提升海外销量,使得语言服务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的“必需品”。

语言服务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向全球讲好中国服务贸易故事。语言服务不仅“译字”,更“译文化”。 语言服务解决了沟通障碍,还通过文化适配翻译(如非遗技艺解说、中医术语国际化)助力中国服务品牌出海。通过设置多语种VR导览,实现非遗解说本地化,吸引更多海外观众驻足。通过将中医的“针灸”译为“Acupuncture-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提升中医术语国际化,推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纳入WHO国际标准。语言服务还驱动规则对接,构建开放生态。中国在未来应主导制定语言服务国际标准,覆盖术语管理、质量评估等核心环节,实现从语言服务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到制定者和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从京交会到服贸会的十余年历程,见证了中国语言服务从“基础支撑”向“价值创造”的跃迁。当2025年服贸会的展馆里,AI翻译与人类译员并肩工作,当元宇宙空间里的多语种洽谈突破物理边界,语言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重构全球贸易网络的基础设施。这一演变轨迹,恰是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场持续十年的“语言革命”,不仅让中国服务品牌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全球贸易的包容性增长提供了“中国答案”。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