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改道得像一座错乱“迷宫”!浙江阿姨病痛缠身,这项技术助她化险为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3:23 1

摘要:“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句话道尽蒋阿姨(化名)这些年的心酸就医路。几年前,她因胆管恶性肿瘤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艰难地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可身体未愈,她又遭反复腹痛、寒战高烧,皮肤和小便发黄,被确诊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多种病症。更棘手的是,既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张冰清 周泽楷

“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句话道尽蒋阿姨(化名)这些年的心酸就医路。几年前,她因胆管恶性肿瘤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艰难地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可身体未愈,她又遭反复腹痛、寒战高烧,皮肤和小便发黄,被确诊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多种病症。更棘手的是,既往手术让她胃肠改道如迷宫,治疗难度陡增。

“镜中镜”,让病变无处遁形

在亲友的推荐下,蒋阿姨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求助普外科主任医师丁国平。

刚到诊室时,蒋阿姨虚弱得连说话都没力气,家人只能一边抹眼泪,一边把她的病史、症状一五一十地告诉丁国平。了解到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丁国平团队反复研究蒋阿姨的病情,结合她的手术史,最终制定了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微创手术分期作战方案:第一步,先放置鼻胆管通畅引流,控制炎症;第二步,待炎症控制后,放置胆管支架纠正吻合口狭窄;第三步,联合胆胰子镜行超选目标肝内胆管,找到结石进行取石,做到不开刀彻底解决顽疾。

丁国平介绍,ERCP是针对胆胰管病变首选的内镜微创诊治手段,但ERCP只能通过造影来显现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间接特征,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做到直视。为了看到胆胰系统最后的盲区,丁国平团队在十二指肠镜内套了一个细的小内镜,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镜的工作钳道进入到胆管、胰管中,帮助医生“直视”以往不能看到的“盲区”,让微小的病变也无处遁形。

医院供图

在迷宫进行毫米级操作,手术难上加难

蒋阿姨因胃肠改道,内部解剖结构就像一座错乱的“迷宫”,而ERCP本就是针对胆胰管疾病的精细操作,在“迷宫”里进行“毫米级”操作,侧视镜还要联合胆胰子镜,难度更是呈几何级上升。

“相当于在弯曲的小管道里,再套一个更小的镜子找病灶,稍微偏一点就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对医生的技术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丁国平解释道。

医院ERCP专家、普外科方海星副主任医师主动接下了这个“硬骨头”。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终于成功找到并取净了肝内的结石,还顺利放置了支架。

术后,蒋阿姨的腹痛渐渐消失,黄疸也慢慢消退,脸色终于恢复了红润。“现在能正常吃饭、睡觉,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真是多亏了邵逸夫医院的医生们,让我不用再挨一刀就治好了病!”出院那天,蒋阿姨拉着方医生的手,激动万分。

据介绍,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已常规开展ERCP联合胆胰子镜直视诊疗技术。浙大邵逸夫医院已有超百位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以“固定排班+长期派驻”模式,常态化进驻绍兴院区与大运河院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