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镜头里的好未来集团创始人兼 CEO 张邦鑫,正在一一解答员工的疑问。和两年前相比,他多了几分松弛与幽默,言语间对发展方向也更为笃定。
“集团在新技术上的投入,风险和回报如何?”
在好未来 2024 开年全员会上,弹幕上飘过这个略显“犀利”的问题。
直播镜头里的好未来集团创始人兼 CEO 张邦鑫,正在一一解答员工的疑问。和两年前相比,他多了几分松弛与幽默,言语间对发展方向也更为笃定。
张邦鑫坦言,回顾过去数年,好未来从一家线下培训机构,到毅然投入在线教育,再到全力自研九章大模型,其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
好未来一直是新技术的坚定拥抱者。这一次更为不同的是,中国创业者们正身处一个心潮澎湃的时代。
和时代洪流一起,好未来从第二十年开始,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本文节选自多知图书《教育科技这一年 : 教育+AI 新纪元 :(2023—2024)》,该书将于4月9日 12:00 正式发售。
扫码加入多知新书交流群,第一时间查收新书相关内容
……
随着底层思考转变而发生的,是好未来的业务模式悄然转变。
一是从“教学服务业”进入“零售业”。在科技驱动下,好未来生长出以内容为原点的消费品,图书、数字内容、学习机等零售产品收入占比同比扩大。相较于客单价较高的教学服务,上述零售产品以更高的性价比,服务到更为广泛的大众人群。
二是产品服务从“学科”到“素养”,从“聚焦知识”转变为“聚焦能力”。
三是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算力密集型”。好未来基于九章大模型,AI 能力落地到更多场景,探索 AI 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
这样的转变,对好未来意义是重大的。和时代洪流一起,好未来从第二十年开始,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奔赴 AI 时代浪潮。
ChatGPT 的出现,让所有人意识到 AI 时代以更具颠覆性的姿态来临。
2023 年 4 月,张邦鑫带领好未来高管团队赴硅谷考察。一天上午,张邦鑫约上好未来 CTO 田密一起到斯坦福大学里散步。各自怀揣心事,二人走了许久,最后才找了张凳子坐下。
“田老师,你能不能不当 CTO 了?”张邦鑫第一句话就让田密有些蒙,他接着说:“只做大模型,别的都先不管了。”
“可以。”田密没细想,答应得很干脆。
自研大模型需要高昂的成本。但是在内部讨论时,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非常一致:大模型未来一定会对现有的教育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型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说是彻底的颠覆。
就在几天前,张邦鑫在外部交流时收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建议:“未来只有一条,就是 AI 老师。”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都对大模型的价值毋庸置疑。这个建议也坚定了好未来的决心。
“这个事儿如果干不好你可能面临离开。”张邦鑫说。
此时,市面上并没有参考,国内也都才刚刚开始摸索,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田密心里很清楚,要是没有在窗口期抢占大模型的高地,被颠覆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压力很大,但田密还是应下来:“这件事儿如果没干好,我自己走人。”
第二天早上,张邦鑫又找到田密。前一天刚立下“军令状”的田密一宿没合眼,而下任务的张邦鑫也差不了多少。
见面后,张邦鑫面露歉意,紧接着诚恳地向田密道歉:“昨天言重了,想了解你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做这件事。”
张邦鑫和田密打算出去走走。
他们住在帕罗奥图老城区(Old Palo Alto),很多科技公司高管住在这里。他们聊着聊着走到一栋房子前,突然张邦鑫停了下来。这是乔布斯家,他生前就居住在这个地方。乔布斯曾提到,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却一直没能改变教育。也许,这轮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实现这一改变……
……
社会价值,是好未来过去这两年重新思考的命题。好未来集团总裁兼 CFO 彭壮壮透露,好未来将社会价值放在了思考的原点,并且纳入了年度目标与关键成果 (OKR)考核之中。“好未来每个业务从创新、立项,到日常的运营,都要思考怎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对一家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收入和利润之上的追求,意味着对社会有更大的责任。”
……
聊及过去三年的好未来,好未来集团执行总裁位晨用了三个关键词:转型、清晰和文化牵引。转型是好未来过去三年的主题;在转型中,大家对战略方向越来越清晰;而这种清晰感背后源于深层次的文化牵引。转型的过程,也是快速进行能力重构的过程。位晨说道:“过去,好未来组织内部最强的就是培养内部人才(build)的能力,其次是招聘外部专家(buy)的能力。而现在,我们增加了借用临时人力资源(borrow)和与业务合作伙伴协作(business partner)的能力,变得更加开放。”
……
来源: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