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手机,总能在各类自媒体上看到关于青春期孩子的“罪状”:顶嘴、情绪化、厌学、早恋……每一条都让父母揪心。这让我们这一代父母在育儿路上更加小心翼翼,焦虑不安。
父母的包容,是青春期最好的解药。
打开手机,总能在各类自媒体上看到关于青春期孩子的“罪状”:顶嘴、情绪化、厌学、早恋……每一条都让父母揪心。这让我们这一代父母在育儿路上更加小心翼翼,焦虑不安。
其实,青春期的叛逆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只要你能包容以下两种表现,再叛逆的孩子也能找到走向成熟的路。
一、包容孩子对权威的挑战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和小时候相比,肯定会有些不同。
孩子开始顶撞父母,甚至有的会“瞧不起”父母。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容易误以为是在挑战父母权威。
这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维护权威、加强控制,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期。
他们的“顶嘴”,是在练习独立思考;“看不起”,是在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
接纳孩子的挑战,包容他们的不敬,并不是不管教,而是明白,
只有让他们安全地表达不同意见,才能学会有礼貌地辩论、有根据地反驳、有分寸地坚持。
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教会他们,即使观点不同,也要相互尊重。
二、包容孩子情绪的反复无常
青春期的情绪有时起伏很大,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这一刻阳光灿烂,下一秒可能暴雨倾盆。这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生理和心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敏的爸爸发现,女儿上高一后情绪变得特别不稳定。前一天还在为校运动会兴奋,第二天却因为同学一句玩笑话躲在房间哭了一下午。爸爸一开始很困惑,觉得女儿“太玻璃心”。
后来他听了心理学讲座才明白,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有生理原因——大脑理性区域要到25岁才成熟,而情绪中心早已活跃。
这种“发育时差”,让他们的情绪像暴风雨一样突然爆发。
理解了这一点后,爸爸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应对。当小敏因为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时,他不再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而是陪她去散步,听她倾诉。慢慢地,小敏学会了用运动和写日记来调节情绪。
情绪反复无常是青春期的典型表现,孩子们自己也常常搞不懂,为什么会突然难过或生气。
把情绪反复当作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就会用陪伴代替指责,用理解代替批评。
他们愤怒时,我们不跟着发火;他们低落时,我们成为温暖的港湾。
这不是放任情绪失控,而是教会他们——情绪很正常,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表达和管理它。
孩子的叛逆期,其实也是父母的修行期。我们陪他们走过青春期的风雨,也在修炼自己的心性:学会在挑衅面前保持冷静,在情绪风暴中稳住自己。
真正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管教,而是双向成长。
当我们能包容孩子的挑战和情绪,不仅是在帮助他们走向成熟,也是在完成自己的蜕变——从控制者变成引导者,从管理者变成同行者。
在这条共同成长的路上,你会发现:
那些最叛逆的举动,往往藏着最强烈的成长渴望;那些最刺耳的话,背后可能是最深的求助信号。
如果能用包容的心,接住孩子青春期的这两种表现,再叛逆的孩子,也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熟之路。
而我们,也会在这场修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趣说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