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夫,我这脖子上的血管斑块会不会突然掉下来啊?要是堵到脑子里,是不是就中风了?” 诊室里,58 岁的张叔拿着体检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里满是焦虑。
“大夫,我这脖子上的血管斑块会不会突然掉下来啊?要是堵到脑子里,是不是就中风了?” 诊室里,58 岁的张叔拿着体检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里满是焦虑。
张叔是一家国企的退休职工,平时喜欢抽烟,血压、血脂也有点偏高。上周单位组织体检,颈动脉超声查出了斑块,报告上写着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这可把他吓坏了。这些天,他总觉得脖子发紧,晚上躺着也琢磨:“这斑块会不会像定时炸弹一样,说不定哪天就爆了?”
其实,像张叔这样 “谈斑色变” 的人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从他的疑问说起,好好聊聊颈动脉斑块,还有能给血管做 “高清 CT” 的 —— 颈动脉超声造影。
颈动脉是啥?
斑块为啥会 “吓人”?
咱们的颈动脉,就像给大脑供血的 “生命高速公路”,从心脏出发,一路向上把新鲜血液送到大脑。大脑一刻都离不开血液,要是这条 “公路” 出了问题,大脑就可能 “断粮”,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影响生命长度和生活质量。
很多人把颈动脉斑块当成 “洪水猛兽”,其实关键要看它是不是 “不稳定”。就像家里用久的水管,内壁会结水垢 —— 颈动脉斑块就像血管里的 “水垢”,但有的 “水垢” 结实又稳定,牢牢粘在血管壁上,不会轻易闹事;可有的 “水垢” 松松软软,还可能藏着出血、脂质堆积,这就是医生说的 “易损斑块”,才是真正的 “定时炸弹”。
就像水管里的松动水垢,要是水流压力突然变大,可能被冲下来一样。易损斑块一旦破裂,里面高度致凝血的物质会一下子涌进血管,很快形成血栓,把颈动脉堵得严严实实。大脑没了血液供应,中风就可能找上门。
普通超声不够?“超声造影” 帮你看更清
不少人做过颈动脉超声,觉得就像给血管拍了张 “普通照片”,能看到有没有斑块、斑块有多大,但看不清斑块里面的 “猫腻”。而颈动脉超声造影,相当于给血管拍 “高清特写”,能把斑块的细节扒得明明白白。
打个比方,普通超声看斑块,就像隔着毛玻璃看东西,只能模糊看到轮廓;超声造影则是擦干净了玻璃,还打了聚光灯 —— 能清楚看到斑块的 “外衣”(纤维帽)是不是完整,里面有没有出血、像豆腐渣一样的软脂质,甚至能发现斑块里偷偷长的新生血管。这些 “细节” 恰恰是判断斑块是否危险的关键,只要早发现,就能早防范。
谁需要做颈动脉超声造影?
别瞎跟风!
不是所有查出斑块的人都要做超声造影,它主要针对有这些情况的人: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尤其是斑块个头大、医生说 “得再查查” 的人(比如张叔这种,斑块已经让医生警惕,就适合进一步造影评估);
中老年人,还跟着 “血管杀手” 的 —— 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好,或者烟一根接一根戒不掉的;
曾经突然手脚无力、说话含糊,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医生叫 “短暂性脑缺血”),或者已经得过中风的人;
正在吃药控制斑块,或者做过斑块手术,需要定期看斑块有没有变化的人。
做造影疼不疼?
4 个优点打消你的顾虑
很多人一听 “造影” 就犯怵,怕疼、怕有辐射、怕不安全。其实颈动脉超声造影特别 “友好”:
看得准:比普通超声敏感 30% 以上,能揪出普通超声没发现的斑块问题;
没伤害:不用挨辐射,造影剂过敏的概率比感冒还低,对身体没啥负担;
看得见:检查时能实时看到血流在血管里的情况,全程可视化、捕捉血流微循环变化,就像看 “血管直播”;
超省事:整个检查只要 15-20 分钟,做完就能走,不耽误买菜遛弯。
送大家 “护斑口诀”,记牢不吃亏——
有了斑块莫慌,超声造影来帮,
评估好坏情况,撕开斑块伪装,
及时降脂降糖,药物及时跟上,
斑块稳稳当当,身体天天倍棒!
就像张叔,做完超声造影后,医生告诉他斑块虽然有点大,但很稳定,只要坚持吃药、戒烟、控制血压血脂,定期复查就行。现在张叔再也不焦虑了,每天早上遛弯、晚上跳广场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所以说,查出颈动脉斑块不可怕,关键是找对方法评估、用对方式控制。要是你也有类似疑问,别自己瞎琢磨,早点找医生聊聊,心里才能更踏实~
来源:信托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