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气温转暖,万物欣欣向荣,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然而此时,蜱虫也进入活跃期。淮安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要时刻提防身边潜伏的蜱虫,一旦被叮咬,可能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严重时甚至致命。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万物欣欣向荣,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然而此时,蜱虫也进入活跃期。淮安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要时刻提防身边潜伏的蜱虫,一旦被叮咬,可能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严重时甚至致命。
01
什么是蜱虫?有哪些特点?
蜱虫,又名草爬子、壁虱等,是一种体形极小的吸血动物寄生虫,4-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常常寄生在羊、牛、狗、猫等动物体表,被称为“草丛中的吸血鬼”。蜱虫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和森林脑炎等。
02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患者,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0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染源
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1)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经携带病毒的蜱叮咬传播,以长角血蜱为主。
(2)患者。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因本病死亡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传播。
(3)动物。有通过接触发病或死亡的猫、犬等动物而感染的报道。
04
户外活动,如何防蜱?
(1)减少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等。
(2)户外活动前防护。户外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装备。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派卡瑞丁等。
(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体表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4)做好宠物防护: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
05
发现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蜱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
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编辑:张慧彬
责编:唐瑶
审核:于维维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