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夜无眠,空气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初秋的凉意,也夹杂着几分节日的静谧。明天,就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了。每逢这个日子,我的心总会被一种熟悉的温热包围,仿佛又回到了二十五年前——那个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清晨。
今夜无眠,空气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初秋的凉意,也夹杂着几分节日的静谧。明天,就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了。每逢这个日子,我的心总会被一种熟悉的温热包围,仿佛又回到了二十五年前——那个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清晨。
那时的我,刚刚走出乐都师范的大门,本该是在操场上与学生一起奔跑、挥汗如雨,却阴差阳错被分配到西山一中教语文。说实话,当时心里满是忐忑:体育专业出身,去教语文,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可现实偏偏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也让我在不经意间,开启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旅程。
第一次走进教室,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我。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怀疑,也有期待。我硬着头皮翻开课本,开始了人生第一堂语文课。声音有些发紧,手心微微出汗,但当我看到学生们渐渐被故事吸引、被文字打动时,心里那股不安悄然退去。那一刻,我明白,讲台并不只属于某一类人,它属于每一个愿意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的人。
教语文的日子里,我发现自己就像个“半路出家”的行者,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为了备好一堂课,我常常在灯下翻阅厚厚的参考书,反复琢磨词句的韵味;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会用体育中的比喻去解释文章结构,比如把文章的起承转合比作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至关重要。没想到,这种“跨界”的教学方式,反而让课堂多了几分生动与趣味。学生们常说:“老师,你的语文课就像体育课一样,充满活力。”
记得有一次,我带的一个初三学生,作文总是写得干巴巴的。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带他去操场,让他跑两圈,然后问他跑完的感受。他说:“喘不过气,腿很酸,但心里很痛快。”我告诉他:“把这种感受写进作文里,就是最好的文字。”后来,他的作文不仅有了细节,还多了情感。毕业那天,他特意跑来对我说:“老师,谢谢您让我知道,文字也可以有温度。”
在那九年的教书生涯里,我见证了许多这样的改变。有的学生从讨厌语文到爱上阅读,有的学生从沉默寡言到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我渐渐明白,教师的意义,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当然,那段日子也并非全是诗意与美好。乡镇学校的条件简陋,冬天的教室没有暖气,寒风透过窗缝钻进来,我们一边呵着白气,一边上课;夏天闷热难耐,汗水常常浸湿了课本。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放学后,我们会在操场上打一场篮球,或者一起坐在树荫下聊天。那些简单而纯粹的时光,如今想来,依旧温暖如初。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讲台,结束了九年的语文教学。但那段经历,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我的心底。每当教师节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学生,想起他们的笑容,想起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有人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或许是句玩笑话,但对我而言,却是一段值得骄傲的经历。
二十五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年轻,学生们也早已各奔东西。但我相信,当年在课堂上播下的那些种子,一定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而我,也会永远怀念那个站在讲台上的自己——虽然不够专业,却足够真诚;虽然不够完美,却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节到了,愿所有曾经站在讲台上的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愿那些曾经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都能带着老师的期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我,也会在心里默默说一声:谢谢你,那段教书育人的时光。
写于2025年9月9日晚
王国虎,土族,青海互助人,出生于八十年代初。一位写作路上的虔诚行者。对文字有着纯粹的热爱,常于生活的细微处捕捉灵感,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感悟化作笔下灵动的篇章。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