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务承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要走进百姓心里的行动。”在福建厦门五通码头台胞服务专区,帮台湾老人陈伯伯绑定支付宝的邱娜,道出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践行“十项服务承诺”的初心。
“服务承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要走进百姓心里的行动。”在福建厦门五通码头台胞服务专区,帮台湾老人陈伯伯绑定支付宝的邱娜,道出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践行“十项服务承诺”的初心。
从海峡两岸的“通信连心桥”到深山乡村的“数智致富网”,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以“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为指引,将“十项服务承诺”化作八闽大地上的服务实践,以多元场景下的精准服务,绘就了通信力量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服务画卷。
一张SIM卡
架起跨越海峡的“连心桥”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的车间里,移动客户经理谢秀兰的“通信成本优化表”让台企负责人眼前一亮——表格清晰梳理出流量冗余与缺口,“FTTO组网全覆盖+固话精准分配”的方案,既让企业通信成本降低15%,又让跨海峡视频会议的卡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前每月通信费像笔糊涂账,现在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该企业行政总监说。这正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透明消费,明白办理”承诺在两岸服务中的生动注脚。
这样的贴心服务在漳州并非个例。漳浦绥安工业园区某台资企业曾因厂区信号薄弱,导致生产线调度频繁“断联”。移动网格长陈艺伟带着技术团队,顶着高温穿梭在车间与办公楼之间,逐点测试信号强度,最终通过调整基站发射方向,24小时内实现厂区信号满格。“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帮我们规划了数字化转型方案,移动的服务比家人还贴心。”企业负责人的评价道出了“客户诉求,高效响应”的服务温度。
在厦门五通码头“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72岁的台湾退休老人陈伯伯曾因没有大陆手机号,连打车都不敢招手。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工作人员邱娜主动服务,不仅帮他办理了移动号卡,教他下载支付宝、绑定手机号,还把操作步骤写在纸上。当天傍晚,陈伯伯就发来短信:“邱小姐,我用微信付了车费,在中山路买了蚵仔煎,摊主夸我时髦呢!”这张小小的SIM卡,不仅打通了台胞在大陆的“数字通路”,更织就了厦金“同城生活圈”的情感纽带。
作为高山族台胞的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漳州客户经理林娣荧,更懂两岸同胞的“通信刚需”。在一次两岸交流活动中,她发现多位台胞因没有大陆手机号屡屡碰壁,当即协调团队携带办卡设备赶到现场,将“营业厅”搬到台胞身边。从手机号选择到套餐详解,从流量规则到缴费渠道,林娣荧用熟悉的乡音细致讲解,让“透明消费”的承诺化作跨越海峡的暖流。“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电话卡,是我们在大陆扎根的‘定心丸’。”一位台胞的话道出了通信服务背后的应有之义。
岚岛社区服务点前,几位台胞面露难色:来创业的张女士想注册本地商户却缺大陆手机号,来旅游的李先生连扫码租共享电动车都无法操作。平潭移动网格经理林钦见状,立刻给予帮助。她结合台胞需求推荐适配套餐,办理时发现张女士对大陆通信资费不熟悉,便用通俗的比喻讲解流量规则;见李先生对手机操作生疏,不仅手把手教他设置网络、绑定支付软件,还把关键步骤写在便签上。办理完,林钦还细心地叮嘱他们一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注意事项,主动留下联系卡并说:“有问题随时找我!”
点亮深山里的“致富路”
“以前在柿子山上,电话都打不了,现在直播卖柿子一点都不卡,订单比去年多了六成!”站在建瓯市迪口镇蟹龙岗果园里,企业负责人举着手机向客户展示满枝的甜柿,屏幕里的直播画面清晰流畅。谁能想到,这片果园曾因仅覆盖了2G信号,让“电商卖果”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得知情况后,迅速制定网络升级方案,专项攻坚小组多次进山勘测,最终成功开通基站,让5G信号覆盖整个果园。如今,农户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果树长势、土壤湿度,直播带货的订单量同比增长60%,企业还专程送来“排忧解难通信号之路,惠民助农架信息之桥”的锦旗。在三明大田县广平镇何厝村,这座隐匿于群山深处的千年古村,曾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村民要跋涉几公里才能找到稳定的信号。漫山翠竹,能否寻到致富的信息通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组建起“红岩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坚组”,创新山林基站建设方案,48小时内完成选址、设备调配,队员们肩扛设备攀爬600米陡坡,用5天时间日夜奋战铺就4公里光缆。当基站亮起信号灯的那一刻,村民老何激动地说:“信号很好,感觉和外面的市场紧紧连在了一起!”如今,何厝村的竹笋通过抖音、快手直播销往全国,千年古村踏上了“数字兴农”快车道。
在安溪茶乡,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客户经理许亚芬的工具箱里总装着一把卷尺。多年前,茶农老林希望茶园能通信号搞直播,许亚芬扛着设备走进茶园,在泥泞的山坡上摔了几跤,用卷尺丈量每一个信号盲点,最终在半山腰找到最佳建站位置。当老林的茶园直播涌入大量网友时,他笑得合不拢嘴:“信号好、服务好,才是真的好,茶叶销量翻了几倍!”不仅如此,许亚芬还牵头举办“茶农电商培训班”,把复杂的电商知识编成“手机点一点,商品上架先;直播露个脸,茶叶卖上天”的顺口溜,手把手教茶农操作。在她的推动下,安溪百户茶农通过移动网络开启电商之路,茶叶销售额每年增长30%以上。
莆田仙游县盖尾镇岭头村曾是贫困村。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选派党员驻村帮扶,投资建设44路高清视频,实现村道、十字路口全覆盖,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家中老人孩子;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夜间出行难题,修缮教师宿舍、举办优秀学子表彰大会;引入“公司+基地+农户”的养鸡鸭项目,提供就业岗位。如今的岭头村,获评“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村民更是感慨:“以前下雨天出门两脚泥,现在晚上也能跳广场舞了!”
在福州罗源县,竹下种植金线莲是县里提升农民收入的新举措。为了有效破解传统种植难题,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为种植基地打造了一套智慧监测系统。竹林里布线、安装摄像头是个复杂的活儿。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的黄守恩和游书敏不仅靠着肩扛手提把设备搬运到竹林里,还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竹林里来回穿梭。“这片竹林安装48个了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生长环境,还可以24小时智能巡检,给我们省下了不少人工成本。”据统计,该智能系统应用后,罗源县每亩竹林年产值提升35%,管护成本下降42%,“林下黄金”释放更大价值。
从跨越两岸的通信便民到深山乡村的数智兴农,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的“十项服务承诺”已经跃出纸面、融入八闽。未来,这支“移动蓝”队伍还将继续以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征程中,书写更多“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服务新篇章。
来源: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