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感冒的人,不仅免疫力差,还容易得癌症?告诉你真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12:35 3

摘要: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免疫学分会临床指南(2023);《自适应免疫反应与癌症防御机制》,国家癌症中心研究报告(2024);《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系统调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23)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免疫学分会临床指南(2023);《自适应免疫反应与癌症防御机制》,国家癌症中心研究报告(2024);《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系统调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23)

"许久未曾感冒,身体一定棒极了!"这样的想法是否在你脑海中闪现过?不少人以长期不感冒为荣,甚至将其视为健康的标志。而近年在健康自媒体平台上,不断有声音称"长期不感冒的人免疫力差,甚至容易得癌症"。这种说法让许多人心生疑惑,究竟事实如何?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多年不曾被感冒困扰,即使亲密接触已经患病的家人也安然无恙。这是幸运还是隐患?围绕这个问题,许多谣言甚嚣尘上。有人断言这意味着免疫系统薄弱,无法对病毒产生足够反应;也有人将之与癌症风险增加联系起来。这些言论在网络传播中越发扑朔迷离。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精密复杂的防御网络,它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共同保护我们抵抗外界入侵者。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便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进行抵抗。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实际上是免疫系统战斗的表现,而非病毒直接导致的伤害

事实上,感冒频率与免疫力之间并无简单的线性关系。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体现在多个维度上,包括识别能力、响应速度、记忆功能等。有些人之所以很少感冒,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具备高效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能在病毒大量复制前就将其消灭,从而避免明显症状的出现。

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张教授解释:"部分人群携带特定的基因变异,使得他们的先天免疫系统对某些常见感冒病毒具有天然抵抗力。这并不意味着免疫功能低下,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一种高效的静默清除机制。"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同样存在问题。免疫反应过强会导致炎症风暴,对自身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理想的免疫状态是平衡的——能够及时识别并清除病原体,同时避免过度反应。

关于不感冒与癌症风险增加的说法,更是缺乏科学依据。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虽然免疫系统确实在监控和清除异常细胞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将感冒频率简单地与癌症风险挂钩,是对医学知识的曲解。

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机制与应对病毒感染存在本质区别。对抗感染主要依靠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协同作用,而监控癌细胞则更多依赖特定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一个很少感冒的人,他的免疫系统可能在抗癌方面同样高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李研究员指出:"现代医学研究并未发现感冒频率与癌症发生率之间存在明确相关性。相比之下,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健康的免疫系统应当是平衡的,既能有效应对外来病原体,也不会过度反应导致自身伤害。免疫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营养状况、睡眠质量、压力水平和遗传背景等。因此,单纯以感冒频率评估免疫功能是片面的。

从科学角度看,影响一个人感冒频率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免疫功能外,个人卫生习惯、社交范围、工作环境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经常洗手、避免触摸面部、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时间等行为,可以大大降低接触病毒的机会。

良好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减少感冒的关键。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人通常拥有更强的抵抗力。这些习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其在面对病毒入侵时能够高效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系统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则逐渐衰退,这使得这两类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而处于青壮年时期的人,免疫系统通常处于最佳状态,加上丰富的免疫记忆,能够更有效地抵抗常见病毒。

免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记忆"功能。当我们首次接触某种病毒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的特征,在再次遇到时能迅速识别并清除。有些人很少感冒,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对常见的感冒病毒产生了免疫记忆,能在症状出现前就将病毒控制住。

在谈及如何评估免疫功能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免疫科王主任表示:"感冒频率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真正反映免疫功能状态的是整体健康情况,包括伤口愈合速度、慢性炎症水平、对疫苗的反应等多方面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的关键在于均衡。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可能导致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功能低下则会增加感染风险。理想的免疫状态是能够精确识别并清除威胁,同时避免对无害物质或自身组织发起攻击

对于普通人而言,保持免疫系统健康的方法并不神秘。合理饮食确保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规律作息提供身体恢复的时间;适度运动增强循环系统功能;避免过度压力减少炎症因子产生。这些简单措施往往比各种所谓的"免疫增强剂"更为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干净的生活环境可能不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卫生假说"认为,早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有助于训练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正确区分有害与无害物质。过度消毒、避免一切微生物接触的生活方式反而可能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

在评估自身健康状况时,我们应当采取全面视角,而非仅关注单一指标如感冒频率。若确实长期不感冒,且整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需过度担忧;若伴随疲劳、易感其他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则应考虑咨询专业医生。

医学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功能与癌症预防之间确实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远比"不感冒易得癌"复杂得多。健康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早期癌变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监视。然而,这种监视能力与对抗常见感冒病毒的能力并非简单等同

打破常见误区,我们需要认识到: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不能简单地通过感冒频率来判断。一个真正健康的免疫系统应当具备适度的反应性、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充分的记忆功能以及适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至关重要。不要被网络上的健康谣言所迷惑,也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永不感冒"目标。感冒偶尔光顾,也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

综上所述,长期不感冒既不一定意味着免疫力差,也与癌症风险增加无直接关联。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营养摄入、适度的运动才是维护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面对纷繁复杂的健康信息,保持批判性思考,遵循科学指导,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来源:马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