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文学”听起来挺高大上,好像文学界的“天籁之音”。这种文学作品,通常都是歌颂美好的东西,语言优美,情节动人,读起来让人陶醉。比如那些写爱情的浪漫小说,或者歌颂英雄的史诗故事,都算这个。
说到莫言,他在中国文学界有名得很。他的作品,有人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却觉得一头雾水。今天,咱就来聊聊,莫言的作品到底是不是“歌唱文学”。别急,咱慢慢说。
“歌唱文学”听起来挺高大上,好像文学界的“天籁之音”。这种文学作品,通常都是歌颂美好的东西,语言优美,情节动人,读起来让人陶醉。比如那些写爱情的浪漫小说,或者歌颂英雄的史诗故事,都算这个。
可莫言的作品,好像和这个不太一样。他的笔下,写的大多是农村的事儿,有苦有乐,有悲有喜。那些人物,个个都像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带着一股子“土味”。
比如《丰乳肥臀》,书名就挺“豪放”,内容更是让人目瞪口呆。他把农村的生活写得活灵活现,有生孩子的痛苦,有土地的争夺,还有人性的复杂。你说这算不算“歌唱文学”?好像有点难说。
莫言的作品,“土”得很。他写农村,写得特别细致。那些农村的风俗、人情世故,都被他写得入木三分。
比如《红高粱》,这是一部经典。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群农民在高粱地里和日本人斗智斗勇。这里面的人物,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九儿,那个敢爱敢恨的女汉子,为了保护家人和土地,不惜和日本人拼命。余占鳌,那个土匪出身的男人,虽然有点野,但关键时刻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莫言把农村的生活写得真实得很。他不避讳那些丑陋的东西,也不刻意美化那些美好的东西。他的笔下,人性是复杂的,有时候善良,有时候自私。这种“土味”,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可这种生命力,和“歌唱文学”那种优美、浪漫的感觉,有点不一样。
说到莫言,就不得不提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这是他的招牌风格。在他的笔下,现实和幻想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真假。
比如《生死疲劳》,那故事就像是一场奇幻之旅。一个地主,因为作恶多端,被阎王爷惩罚,投胎转世,一会儿变成驴,一会儿变成牛,一会儿又变成猪。
他用这些动物的眼睛,去看人间的喜怒哀乐。这种写法,既荒诞又真实,让人读起来既害怕又着迷。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让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他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写得仿佛就在眼前。可这种写法,也让人觉得他的作品有点“怪”。它不像传统的“歌唱文学”,那种优美、和谐的感觉。莫言的作品,更像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去揭示人性的真相。
莫言的作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是他对人性的探索。他不刻意美化,也不刻意丑化。他把人性的复杂写得淋漓尽致。
比如《蛙》,那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里发慌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个乡村女医生,她一辈子都在为妇女接生,可后来政策变了,她又不得不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她用自己的双手,送走了无数的新生命,又亲手扼杀了无数的新生命。这种矛盾,这种无奈,让人看得心惊胆战。
莫言用他的笔,把人性的善恶、美丑都写了出来。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真相。这种对人性的探索,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度。可这种深度,和“歌唱文学”那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太一样。
莫言的作品,争议很大。有人觉得他写得太真实了,把人性的丑陋都写了出来,让人看了不舒服。有人却觉得他写得太好了,把人性的复杂都写了出来,让人看了深受启发。这种争议,让莫言的作品更加引人注目。
莫言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很大。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作品,让中国文学在国际上也有了更高的地位。201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骄傲。他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说了这么多,咱再回到最初的问题:莫言的作品到底是不是“歌唱文学”呢?答案是:不是。莫言的作品,更像是“现实文学”。他的笔下,写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他不刻意美化,也不刻意丑化。他用他的笔,把人性的复杂写了出来,把生活的真相写了出来。
莫言的作品,虽然没有“歌唱文学”那种优美、浪漫的感觉,但它却有一种真实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读起来既害怕又着迷。莫言的作品,就像是一杯烈酒,虽然有点辣,但却让人回味无穷。
莫言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一块瑰宝。他的“土味”文学,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他对人性的探索,都让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虽然他的作品不是“歌唱文学”,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首歌,虽然没有优美的旋律,但却有真实的力量。
最后,咱想说,莫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相,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这种真相,虽然有点残酷,但却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莫言,这位文学大师,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有点“土”,但却充满了生命力。
来源:古今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