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籽”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1:32 1

摘要:近年来,阿克塞县以“石榴籽”为意象内核,探索出一条“思想浸润、空间互嵌、文化共融、服务联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当金山下深深扎根。

近年来,阿克塞县以“石榴籽”为意象内核,探索出一条“思想浸润、空间互嵌、文化共融、服务联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当金山下深深扎根。

思想引领:理论播种凝聚认同“根脉”。阿克塞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培训及学校思政教育核心内容,构建“全域覆盖”的理论宣贯体系,依托“马背流动党校”“党员学习驿站”等特色载体,社区工作者与网格员深入牧区、社区,用“喝茶日记”“特色信封”等接地气的方式解读民族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县中小学创新打造“石榴籽”课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中华文化基因。

空间互嵌:社区重构共居共乐“土壤”。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阿克塞县推动“嵌入式居住”模式落地。金山社区将31个网格细化为“社区抓面、支部抓块、党员抓点”的服务单元,通过“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机制,解决就业、就医等民生难题,打破各族群众心理隔阂。民族新村90%农牧民入住别墅式住宅,城镇化率达95%,水电气暖普及率100%,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提供了物理基础。社区还打造“民族团结会客厅”“石榴籽驿站”,成为居民议事、文化交流的“精神地标”。

文化共生:节庆纽带滋养交融“枝叶”。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凝聚力,阿克塞县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开展“新春社火”“纳吾热孜节粥宴”“刺绣绘图大赛”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包粽子、跳广场舞、赛马中深化情感联结。阿肯弹唱、赛马汇等品牌活动使得非遗文化也成为重要载体,既传承了哈萨克族叼羊、骑射等技艺,更凸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质。县博物馆、博罗转井影视基地、“石榴籽广场”中展陈各民族共享的龙纹、长城等文化符号,让共同体意识“出门可见、抬头可感”。

服务赋能:石榴籽+机制激活治理“根系”。创新“石榴籽+”工作模式,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新村社区设立“石榴籽服务窗口”,整合社会救助、法律咨询等职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心义剪”“健康义诊”等行动,惠及居民超千人次。针对“一老一小”,社区联合共建党组织提供课后托管、老人送餐等服务,让特困群体感受“家的温度”。注册“阿克塞有礼”“塞上绣娘”商标,发展肉羊养殖、文旅研学产业,带动牧民年均增收近万元,用共同富裕夯实团结根基。

如今,“石榴籽”已成阿克塞县民族团结进步的名片,它既是社区驿站的名称、宣讲团的旗帜,更是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一家亲”最朴实的认同。正如哈萨克族老人所言:“在这里,孩子们同吃一锅纳吾热孜粥,同跳一支黑走马,他们心中种下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李爱玲 王海波)

来源: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