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老板回应「预制菜」风波,称将起诉罗永浩,谁能笑到最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7:56 1

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西贝餐厅消费830元后,留下了这样的评论,随着事件引发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坚决否认使用了预制菜,并情绪激动连用三个「一定」,表示“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月10日,罗永浩在西贝餐厅消费830元后,留下了这样的评论,随着事件引发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坚决否认使用了预制菜,并情绪激动连用三个「一定」,表示“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这场交锋谁能获胜?通过有技巧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定义,将「中央厨房预处理」和「预制」作区分,西贝或许能赢;但在舆论层面,曾经多次鼓吹预制菜优势的西贝老板贾国龙,已经先输一局了,而且真要上法庭举证恐怕会进一步输掉所剩无几的口碑。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仍处于征求意见的状态,相关征求意见稿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是这样定义预制菜的: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对比西贝就罗永浩的批评所发表的回应,那么法律层面的确可以咬文嚼字,主张罗永浩「几乎全是预制菜」的说法不实——征求意见稿强调的是「预包装」,整袋买回来打开热热直接吃,而餐馆理论上可以与之划清界线:

黄馍馍之类的米面制品,就算是从中央厨房做好了冷冻配送过来(假设),因为市场监管总局的定义不包括主食,所以可以不算预制;已经在中央厨房洗好切好,到了门店简单摆盘就能上桌的凉拌菜,因为不需要「加热或熟制」,因此也可以排除在外;已经在中央厨房完成大部分烹饪工作、只需要在门店加入配菜简单炖煮回锅的半成品肉类,因为不是预包装的整道菜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制菜,真要扣定义的话,总有办法撇清。

米面主食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 并不属于预制菜

所以说,法律层面西贝确实有办法要求罗永浩道歉,但在这些文字功夫之外,消费者也有自己心里那杆秤。的确,我们都能理解餐饮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要求餐厅从磨黄豆开始准备一盘八珍豆腐、店里养着活鱼转瞬即逝和酸菜一起上桌,对于人均二十元左右的餐厅并不现实,相信也没有人在吃萨莉亚的时候要求师傅现场揉面做披萨。但对于人均消费75-100元区间(大众点评数据)的西贝来说,顾客的期待要高于将半成品炖吧炖吧回锅翻炒一下端上来、无法接受在已经支付了体验溢价的情况下依然没享受到该档次餐厅本应提供的服务。法律上滴水不漏的解释,反而更加暴露出消费者体验的欠奉。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

况且,在舆论层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多次通过直播和媒体采访大力鼓吹预制菜,例如宣扬“高级菜才预制”,并在接受采访时宣称“餐饮人一直觉得自己是手艺人,但实际现在餐饮已经从手艺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这一定是餐饮行业未来的趋势。” 这就一根筋两头堵了:那不恰好说明西贝不高级、不符合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嘛?

况且,就算罗永浩真被判侵犯名誉,实际所付出的代价也微乎其微,除了赔礼道歉外,因为西贝难以就相关言论到底带来了多少经营损失进行举证,也很难获得实质性的经济赔偿;反倒是罗永浩,通过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共鸣、说出了大家一直期待的诉求(强制要求餐厅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再度成为话题焦点,而且难得地以正面形象霸榜热搜,怎么看都是罗老师这波不亏。

来源:王瑞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