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骨密度别低于这个数,问题不大,晒晒太阳反而有帮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6 09:16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医院骨科门诊,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骨密度有点低了。”听到这话,不少中老年人当场就慌了。

好像骨密度一低,骨头就碎,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哪天一摔就躺床上起不来。

其实这事儿说严重也严重,说轻也真不至于吓成那样。有些时候,骨密度低一点点,真的不一定就有啥大问题。

问题不在骨头本身,而在这骨头是不是“活的”。有人骨密度数值看起来挺吓人,可人家活动灵活、摔跤都没事,有人骨密度明明没差太多,一磕就骨裂了。

这中间差的是啥?差的是“骨质量”和骨头的整体代谢活性。

骨头不是死的石头,它一天到晚都在被拆了又建。人的一生里,骨骼其实会被“翻新”十几次,只是速度在变。

年轻的时候,新骨生得快、旧骨清得也快,等上了年纪,新骨生得慢了,旧骨还在被清,就慢慢“负增长”了。

这事儿一旦开始,怎么调都调不过20岁那会儿的劲头了。骨密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关键不是让它不掉,而是掉得慢一点,掉了不出事。

有研究说了,在某些情况下,骨密度数值降到-1.5以内,不用太过担心。只要骨头里面的胶原蛋白和微结构还算完整,风险其实不高。

中国营养学会在一项骨健康横断研究里指出,有一类中老年女性,虽然骨密度检测结果接近骨质疏松边缘,但摔倒骨折率远远低于部分骨密度正常却长期不运动的人。

这说明啥?说明骨密度不是一切,它只是个指标,不是判死刑的铁证。

说白了,骨头再硬,废着不用,也迟早松。相反,有人骨头虽然“轻点”,但每天晒晒太阳,动动胳膊腿儿,反而骨强度上去了。

广东省人民医院做过一个跟踪调研,在78位骨密度偏低的老年男性中,安排一组人每天早上晒太阳20分钟,连晒6个月,另外一组人不变作息。

6个月后晒太阳那组的血清维D水平提高了31%,骨转换标志物(比如骨钙素)也升上来了。

结果很神奇,骨密度上升不大,但骨折风险明显降低。这证明,骨头不光要“硬”,更得“活”。

大部分人以为补钙就是关键,其实晒太阳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环。

钙吃进去了不吸收,等于白吃。而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没有它,钙根本进不了骨头里。

维D又不是靠吃出来的,而是靠皮肤见光合成的。老人家动不动怕黑怕晒,一天到晚待家里,身体里的维D水平低得可怕。

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群维D缺乏率超过60%。

这不是说让人出去晒到脱皮,但至少得每天晒十几分钟,尤其是小腿和前臂这些地方,穿个短袖短裤,坐院子里喝口茶,骨头就悄悄吸收营养了。

除了晒太阳,还有一件很多人忽略的事——咬肌力量。听着好像离题,但其实咬肌力量和骨密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东京大学做过一个长期追踪实验,他们发现牙口不好、咬肌萎缩的人,骨密度下降更快。

原来牙齿咬合带动颌骨和颈椎附近的肌肉收缩,进而影响整个上半身的骨应力分布。

人一旦牙口不好,吃东西没嚼劲,就不愿意啃硬的东西,最后连下颌骨都开始“偷懒”。

骨头一偷懒,就会被身体判定为“用不上”,那就被慢慢吸收掉了。

这个过程你想象不到,但医学上已经有证据。牙齿的咬合力越强,骨头越有“存在感”。

说回来,骨密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它是身体多系统协调工作的结果。睡眠也能影响骨密度。

这听着更玄,但是真的。有项欧洲多国联合发表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人体内分泌的“瘦素”减少,这种激素是控制骨重建周期的重要调节因子。

换句话说,晚上不睡好,不光第二天没精神,骨骼夜里的修复过程也跟着打乱。

骨头是白天受伤,晚上修复,一晚没睡好,就等于工人干活干一半被撵走了。

再讲一个更没人提过的点——骨密度跟肠道菌也有点关系。

哈佛大学2021年一篇论文指出,有些特定肠道菌群能调控钙的吸收效率,还能影响骨形成所需的激素分泌。

实验老鼠里,去除这些菌群的那一组,哪怕摄入同样的钙,骨密度增长率远低于保留菌群那组。

这事儿套到人身上也能解释:有些人怎么吃钙都吸收不好,就是肠道不“配合”。

说到底,骨密度这事儿得看综合情况。不是说低一点就一定坏,高一点也不代表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定的-2.5以下算骨质疏松,但在国内,大部分人一到五六十岁就开始往下掉,只是掉得早还是晚而已。

有个60岁老太太,骨密度是-1.9,看起来快不行了,但人家天天跳广场舞、做家务、种花晒太阳,骨头硬得很。

另一位看起来骨密度只有-1.0的,结果一滑摔个髋骨骨折,躺床上三个月下不来。这就像是账面数据和实际战斗力的区别,光看表面不准。

还有一个现象挺值得一说,有人一听骨密度低,就开始猛补钙片,甚至自己去药店买高钙高维D的产品,一天三顿吃,吃了半年发现肚子鼓了,人发胀,一查是肾结石。

钙多了排不出去,在肾脏、膀胱甚至血管壁里堆积,结果变成了新问题。

其实医生更愿意人们通过自然方式慢慢补,比如多吃豆制品、小鱼干、芝麻、苋菜,再配合晒太阳和运动,让身体自己决定该吸收多少。

王亚红.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及骨密度关系的研究,临床血液学杂志,2025-04-01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